第1219章劝说(1/2)

震惊过后,无数问题便向马周抛了过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吴王杜伏威?”

当吴王的字眼终有从马周嘴里冒出来,那两位就彻底蒙圈了。

他们这些处于文的食物链底端,比那些野生的要强点,但也强不到哪里去,幕于权贵府中是当世文最无奈的一种选择,好一些的,比如那些有才能,有名声的会受尊重。

可大多数便与仆无异,最典型的其实是就是后来的那些师爷,纯属没有办法才会如此,就相当于为了一饭而屈身侍,说出去都不够丢脸的。

有些有骨气的读书宁愿在街市上摆摊卖个字画也不愿如此,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

当然了,你要是侍奉的是最顶级的那些贵族,就又另当别论,毕竟宰相门前七品官,侍奉那样的一些到底是不一样的。

张君政和周伯保自然不在此列,所以他们的眼界以及结物都趋于平常,消息也不够灵通。

他们只知道一些传闻,对吴王杜伏威到底是何等样,或者如今又是什么处境都一无所知。

于是他们听说马周去到杜伏威身边侍奉,脸色顿时以眼可见的速度白了起来。

在他们看来,杜伏威,窦建德这等来降的诸侯都是灾星,不定什么时候就掉了脑袋,到了那时他们身边的也要跟着遭殃。

马周瞧着两渐露惊恐之色,心说一知道就是这样,于是摆手叫停了歌舞,让都下去,才一派从容的道:“至尊赐姓吴王为李,两位以后可莫要叫的错了……”

说到这里饮了一酒,才接着道:“两位也不要如此惶恐,吴王来投已有一载,得至尊看重,屡加封赏,如今宫见驾也是常事。

吴王出长安并无多少顾忌,两位应该也听过一些坊间传闻,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之前不曾邀相聚就是为此,可如今势安稳,至尊因吴王曾率出海,遂诏吴王建书院教习以海事,并因我从中奔走多时,命我为书院祭酒。

我呢,向来孤身一,来长安多年却也未曾结下什么物,便想邀诸位前来,若有欲与我同享盛举者,马某是来者不拒,可惜只有两位前来赴约,其他怕是以我出身卑鄙,不愿相吧?

张兄不如考量一下,在常府之中供事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周贤弟寄篱下,过的也不顺意,不如到我这里来……有两位相助,我心里也能安稳一些,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张君政和周伯保面面相觑,心中都是一团麻。

一乎想到吴王杜伏威乃来降诸侯,跟在他后面肯定凶险无比,一乎又想到前途渺茫,好像眼前确实是个机会,主要还是拿长安书院来作为对比。

如今长安书院当中聚集了不少有名有姓的文大家,名声鹊起是早晚的事,而长安书院众都是他们只能仰望的物,若是另有一间书院出现,他们能任职其中的话,岂不是说他们能和那些相提并论了?

这无疑是个扬名于外的好机会。

可一乎又想到把自己的身家命就这么托付过去好像极为不妥。

都是读书,心思比较多,越是需要决断的时候越是犹豫,这是很多读书的通病,要不后来怎么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话呢?说的其实就是这个,读书越多越是如此。

每逢王朝末世,率先奋身而起的定然是些文盲,主要就是因为这些未曾读过书,没那么多的顾忌。

像诸葛之类准保是躲在一边看清形势之后再定行止……

于是便有了良禽择木,良臣择主的话,而他们也肯定说不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类的言语。

马周看他们愣神,也不催促,自斟自饮了两杯,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渐生,他在杜伏威身边待了半年,为杜伏威参赞了几件大事,眼界上确实已经今非昔比。

如今自己招揽才,就算不很顺利,那滋味也是他以前从来未曾体验过的,此时就算两拒绝于他,他也不会不高兴,只会在心里道上一声,竖子不足与谋罢了。

心理上的变化让他更是淡定。

还是周伯保先开说话,年轻下决定总是要快些,“蒙大兄不弃,小弟本应从命,可我听说朝廷开科取士就是明年,小弟还是想考上一考,若是不中再言其他。”

不出意料的回答,马周颇为享受这种智珠在握的感觉,微微一笑道:“这里没有外,愚兄就说几句不好听的话。

科举选材应该就是明年,如我所料不差的话,明年秋天开科,后年春天京试,贤弟想试一试的话,应该在京兆举名求试。

我也不与贤弟说其他什么,就说京兆府吧,此乃才汇聚之所在,权贵子弟多如牛毛,如果换了为兄考的话,明年春天一定会回乡备考,在郡中与相争机会许还大些。

但你再想一想乡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