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 第三章 势不两立(2/4)

行呢?”项少龙早知她不肯如此明目张胆,只是开她玩笑,闻言坐了起来,抱着她柔声道:“不是说过任我为所欲为吗?”琴清赧然道:“至少也该待项大人决战之后嘛!否则嫣然她们会怪我哩!”项少龙喜道:“就此一言为定,若琴太傅到时食言,莫怪我给你招霸王硬上弓。

”琴清讶道:“霸王硬上弓!噢!你这人坏透了,噢!,快滚!我不再和你说话了,”看到她既窘且喜的动人态,项少龙只觉阴霾尽去,再占了她一番便宜后,舒意畅走了。

离开琴府,见天色尚早,顺道入宫找李斯,把小盘定了他作九卿之一的廷尉这消息告诉了他。

本以为他会失望,那知李斯脸露喜色道:“小弟其实心中本渴望当此一职,但却怕争不过冯劫,现既如此就更理想了。

”项少龙自知很难明白这类有关官职权力的事。

但总知道李斯将来就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大功臣,所以理该官运亨通。

李斯感激地道:“李斯之有今天,全是拜项兄所赐,我不知该说些什幺,才可表达出心中感激之情

”项少龙谦虚道:“珍珠无论到那裹都是那幺光亮,我充其量只是把盖着珍珠的禾草挪开了,而李兄就是这幺一颗珍珠,将来储君能一统天下,正因有李兄之助。

”李斯苦笑道:“项兄太抬举李斯了,我大秦自简公推行租禾之政,献公行改革,孝公用商鞅变法,惠文王再加巩固,大秦无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均有长足发展。

际此天下久乱思治的时刻,我们实比以前任何时间更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唯一的障碍就是储君尚未能真正掌权,事事均要太后盖玺允准。

但只待储君行了加冕典机正式登基,以储君气吞山河的雄才大略,必可完成这史无前例的壮举,李斯只是给储君提提鞋儿,牵牵衣脚吧!项兄休要捧我了。

”项少龙叹道:“只是李兄这种不居功的态度,难怪道幺得储君器重。

”说到这裹,忽有所觉,转头入门处望去,赫然见到昌平君正陪小盘站在那裹,后者双目异采连闪,显是听到李斯这番话。

人吓得下跪施礼。

小盘大步走来,扶起李斯,感动地道:“李卿勿怪寡人不请自来,若非如此,就听不到李卿肺腑之言了,李卿只要尽力办事,寡人定不会薄待你。

”李斯却是汗流浃背,若刚才错说半句话,就一切都完蛋了。

项少龙与昌平君一道离宫,均赞叹李斯鸿运当头

这幺一番话,将使小盘对他推心置腹,而项少龙更从历史中知道,小盘这秦始皇一生人均对李斯言听计从,原因说不定就在这十来二十句说话。

人并骑驰出宫门,转入咸阳大道,过了宫墙护河,两旁尽是王侯公卿将官的巍峨大宅,其气势确非关中诸国能及。

不禁叹了口气。

昌平君油然道:“少龙刚到过楚国,应知该地的情况,地方富饶,更胜我大秦,若非我们得到巴蜀之地,根本连比较的资格都欠缺,但亦正是楚国之‘富’,累死了楚人

”项少龙听得大感兴趣,减缓马速,讶道:“富总好过贫,为何偏是祸而非福呢?”昌平君惋惜地道:“楚人既得海尽、铜之利和云梦之饶,又有皮革、鲍、竹、金、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富,且因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堕赢蛤,不待贾而足,地沃食饶,无饥馑之患,故人人于安逸,欠积聚而多贫乏。

遇上战争,兵无恋战之心,故势大而不强,否则天下早是他们的了。

”项少龙心下同意,李园使是文采风流的人物,却绝非刻苦耐战之士。

口问起自己最熟悉的赵国。

自己当年就曾以南马北马对楚赵作出生动的比较。

不知为了什幺原因,昌平君心情颇佳,侃侃而谈道:“赵国土地亦广,但山多地高,北部近林胡,民多强悍,像定襄、云中、五原,本就是由戎狄抢回来的土地,人民好射猎而不事农商。

至于位于原晋国的邯兴、太原、上党等地,又多旧晋的公卿子孙,爱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生活奢靡。

像赵君的后宫妃嫔就以百数计,婢妾被绮缎,酒肉有余,而民则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故虽有天下无敌之精兵,上却无懂得运用之人,又妒嫉人材,否则就不会有赵括代廉颇而引来的长平之败。

”项少龙想不到昌平君如此有识见,刮目相看道:“这番话对赵人确是一针见血,其他列国的形势又如何呢?”昌平君得项少龙称许,意气飞扬道:“燕国地处东北,穷山僻壤,仅蓟都似点样子。

可以撇开不论。

韩国环境恶劣,人民大多居于山区,想积点粮货也有心无力,若非有赵魏在背后支持!早给我们亡了。

”项少龙未去过燕韩,不知详情,但想起韩非当年到大梁借粮一事,便知昌平君非是虚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