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后记之浮云散 明月照人来 (中)(3/7)

出一些改变。

从哲学层面来说,这也是必然的一种现象,水止,即为腐臭死水,水行,即为源源活水,生机盎然。

所以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爱情首先就抵不过自然规律的侵蚀。

1.孟维的改变

.“作”与“不作”

实际上是讲的“成熟”的蜕变。

孟维刚出场时的年龄是26岁,毕业4年,事业稳定的时期。

但是男人的心智永远和他们的年龄比起来要滞后一些,所以孟维在这个年纪遇到欧隽坤时还是有些不够成熟的地方,虽然没有到作天作地的祸害地步,但是一个感性人在面对感情时状态、想法有起有伏也很正常。

所以我看到会有读者在评价本文时会说“不喜欢受,太作了。

”但是我要说,站在作者的角度,我不会很在意我塑造角色的结果,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只要考虑角色做出一些行为的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和直接原因。

其实与其说孟维“作”,不如更准确的说他“起伏”。

一个从小成长在小康之家,几乎未经历什幺挫折的人,在遇到欧隽坤这样的妖孽、人精时是很难招架得住的,他在文里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是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被逼着做出反应,欧隽坤在第六卷之前,一直都是个我行我素,“没有他做不来,只有你想不到”的主儿,所以当和欧隽坤这样的高手过招,他会有感受到压力,更会因为内心自我认同不够清晰和干脆,长期处在一个内外交困的状态,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纠结和起伏。

但是我们在批判角色“作”的时也可扪心自问一下,在一段感情里,我们自己是否能做到完全不“作”?相反,这就是一个客观形态,不“作”何以有矛盾的产生?没有矛盾,何以有变化和发展?何以有关系的递进和转变?现实如此,只是我们“作”的程度和性质各不相同,以及被我们“作”的人的忍受度不同罢了。

孟维在他彻底认清自己内心并梳理好和陆浩勋、欧隽坤的关系之后,你会发现他渐渐的没有前五卷里那幺“作”了,他变得更加的温柔、耐心和包容,偶尔在欧隽坤面前使个小性儿,却很少较真,因为那是情情趣,这实在太过正常。

但是他的“作”仅仅表现在和欧隽坤的关系里,他对家人、朋友、同事都是一个很值得信赖、温和的人

这说明一个问题,他在26-29岁这段时间里,整个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成熟过度的阶段,而他内心之中残存的青涩、不安和悸动则完全暴露在他喜欢的人面前。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人的真性情、真脾气、真弱点只会原原本本地暴露在最为亲近不设防的人面前。

而孟维,对和自己最为亲近的父母实际上有很多保留、掩饰和忍耐的东西(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啊等等),但是在欧隽坤面前他,除了第一次分手前自己对陆浩勋的复杂情感外,他实际上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袒露在欧隽坤面前。

而巨蟹座的他,为欧隽坤做到这一步,就是真爱的表现【不信星座的可以跳过这句】。

孟维的成熟除了体现在对欧隽坤的感情处理上,还体现在工作上。

在这个故事里,他换了3份工作,对比他在三份工作中遇到挫折时的处理方法和态度,你会清晰地发现他逐渐成熟的变化过程。

而孟维的成熟变化,既有年龄、阅历的自然因素,也有受到欧隽坤的影响。

b.在“性”问题上的变化过程

标题是《日久见人心》,主线脉络是“炮友变基友”。

所以土拨鼠先生和小鸟先生是从“性”吸引/冲动,到“性”伴侣,再由“性”质变为“爱”的。

从发展脉络而言,全文共六卷。

第一卷是“性”吸引/冲动。

(相信第一卷里大家也觉得孟维无萌点,欧隽坤那个时候就要死要活地喜欢他大概是脑子进水了,而事实上第一卷里的确没有“喜欢”,一切归咎于荷尔蒙和费洛蒙。

第二卷骨折养伤期间是由“性”吸引/冲动转为“性”伴侣并萌发“爱”芽。

第三卷若即若离到孟维失恋宿醉,二人第二次上床,是由偶然“性”伴侣转为固定“性”伴侣,并滋生“爱”意。

第四卷开放式关系的固定炮|友+欧隽坤抑郁发作期间的相濡以沫共患难,则是超越了“性”冲动、需求,加深且质变为“爱情

但此时“性”与“爱”还不够协调,参见欧隽坤因为抑郁症发作期性`欲低下一度引发的信任危机。

(当然也因为当时他们是双向暗恋中,心意不通产生的误会)

第五卷中“性”需求已经退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于家庭和爱情的需求占据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直到互相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