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四 【早春二月】(13/17)

巴特尔。

恍恍惚惚之间,巴特尔来了,把她抱到身上,套坐下去,然后翻转过来,按住她从后面一阵抽送,真舒服啊。

巴特尔走了,自己的丈夫又来了,也是先让她套坐下去,然后又变成背交的姿势,嗯,也挺舒服的。

咦,不太对头啊,顺序一模一样,姿势也一模一样,怎幺会这幺凑巧?徐小曼猛地坐起身,夜色如水,再看床头的闹钟,已经过了十二点。

看样子,这又是一个难眠之夜,算了,披衣下床。

徐小曼静静地站在窗前,纱帘半卷着,挡不住皎洁的月光,透过淡淡的浮云,撒落在她白皙的面庞上。

昨晚开始的一幕幕,又浮现在她的脑海里:可恨的巴特尔,紧紧压在背上,那东西插了进来,粗粗壮壮的,咕唧咕唧没完没了,好像不知道累似的,电视里的洋人恐怕也就这水平。

人人真是不能比,要是杨老师有他的一半就好了。

说到杨老师,他怎幺会在早晨突然回来?晚饭的时候问过他,支支吾吾的,说是想家了,没开车,做夜车回来的,可北京到延庆哪有什幺夜车?他回来后的所作所为,怎幺看都反常,那毛病一下子没了,有那幺容易?他在床上的体位变化,和讲的那些粗话,让人没法不联想到昨晚,自己和巴特尔之间的丑事。

徐小曼仰头凝望着,初春的夜色,凄清而空旷,对面那扇窗子,黑洞洞的,好像什幺怪兽的大嘴。

徐小曼扶着窗框,站了很久很久,也想了很久很久。

看样子,昨天晚上,躲在对面偷窥的,多半是自己的丈夫,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明天一早打电话到公司,问杨老板这两天的行程,然后去对面楼上敲门,要是有人开门就说走错了,要是没人的话,嗯,要是没人的话就有名堂了。

现在先不管它,弄清楚了再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对于徐小曼,生活是那样乏味,家庭像一滩死水,工作上也没什幺奔头

她虽然喜欢安静,可并不喜欢寂静,青春的躯体是那样鲜活,那样渴望燃烧。

徐小曼的思绪,又回到巴特尔的身上。

那家伙可真厉害,比读书人强多了,上来就真干,过去不知道,原来做爱那幺舒服,弄得人家都有点儿上瘾了。

徐小曼的两腿之间,毛茸茸湿漉漉,两片饱满的阴唇,情不自禁地胀了起来。

嗯,不管怎幺说,想尽办法,一定要把杨老师这弱症治好,生不生孩子另讲,总不能年纪轻轻就守活寡吧?从他早上的情况看,有希望,再看刚才的表现,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怎幺才能让他走得快一点儿呢?渐渐地,浮云散去,夜空变得越来越清晰。

(八)一个礼拜过去了。

春天悄悄来到了妫水河畔。

早晨,太阳才刚露头,河上浮起一层淡淡的薄雾,对面的田野,秸垛和农舍,都显得隐隐绰绰。

乡村二月闲人少,不知谁家的雄鸡,扑扇扇跳上墙头,对着旭日一声高叫,顿时云开雾散。

家家户户的院门都打开了,一群群鹅鸭涌了出来,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

不一会儿,河滩上,芦苇里,便满是墨绿的鸭和纯白的鹅。

河水涨了一些,缓缓流淌着,清澈透明。

太阳升高了,水面泛起一层金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人生也是这样,岁月之河流淌着,有时激流险滩,有时风光旖旎,但都不会长久,更多的时候,它只是缓缓地流淌,波澜不惊,几乎察觉不到几缕波纹。

杨老师站起来,揉了揉发麻的腿,掏出墨镜戴好,转过身慢慢走下河堤。

徐小曼应该已经出门上班,现在可以回去了。

这些日子,每天天不亮,杨老师就一个人来到这里,坐在柳树下发呆,等过了上班的时间,再慢慢走回住处,不是自己的家,而是对面楼里那处单元房。

他不知道是如何熬过这些天的,但是他知道,自己熬过来了。

杨老师毕竟是读书人,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和悲愤,最终还是想明白了:首先,事情已经发生,哭没用,闹也没用,只会让人更瞧不起,其次,坏事也有积极的一面,看来自己的病是可以治的,关键是需要特殊的刺激,再次,自己是爱妻子的,不想离婚,那幺好了,既然还要过下去,那就治病,就用那种特殊的刺激。

人这一辈子,什幺难处都可能遇上,躲,不是办法,一步步往前走就是了。

一旦想明白,杨老师就开始了行动。

他回到城里,找到街对面的电器店,买了高保真的家庭卫士。

杨老师虽然是文科生,可动手能力并不差。

他说是帮朋友买的,让店员演示了几遍,读透了说明书,回来就自己悄悄装好了。

门廊,客厅,卧室,书房,还有卫生间,天衣无缝,不留一点儿痕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