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311)(1/2)

2019年8月15

第三百一十一章·竹林文会

雨花台,位于南京聚宝门外,松柏环抱,景色秀丽,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石子,

传为佛祖花雨所化,因此得名,素为文士子登高揽胜之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岗上载有万株翠竹,端直挺秀,疏风醉影,风雅宜,此时林内不时有高谈

阔论之声传出,夹杂阵阵豪迈笑声,逸兴遄飞。

「诸位仁兄,今蒙泉山先生见召,借此竹林胜景,效法先贤,作山阳之会,

实为留都文坛幸事,」南京户科给事中戴铣举起酒杯,「为泉山先生贺。」

林中众文士纷纷酬和,「为泉山先生贺。」

「老朽生受了。」南京兵部尚书林瀚含笑举盏。

老大年过七旬,银须皓首,矍铄,常抑中官,素有直声,为南都四君

子之一,这老儿还流传后世一首诗,颇为后称道,「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

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据传是家与邻争地,写信求援时林瀚的回书,听着是不是耳熟,正德年

间的状元舒芬还有一首类似的,「千里书来只为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

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舒状元还给家乡留了一处「让墙巷」做纪念。

这不算完,类似的还有嘉靖尚书郭朴,景泰年尚书杨翥等等物,到了清朝

这记录就更海了去了,镇江张玉书、辽阳曹鼎望、庐江刘秉璋,再加上穿凿附会

的纪晓岚、王杰、何绍基、郑板桥、曾国藩,你要不给老家邻居让出一条巷子来,

都不好意思称「名臣」,不过传到后世,名声最大的就是最不靠谱的桐城张英了。

桐城张家六尺巷的记载出自民国25年编纂的县志,张英张廷玉父子的著作

中没提只言片语,这或许可以说张家厚道,不好意思往自己脸上贴金,可《清

代名轶事》记载的张玉书和张英同朝为官,故事如出一辙,合着一招鲜吃遍天,

大清朝不收版权费的,何况比起类似小说家言,前文提到过恨乞丐恨得牙痒的徐

珂,同期所著《清稗类稿》考据严谨得多,六尺巷一句未提。

当然要说张家父子和这巷子一点关系没有,也是冤枉,《父子宰相家训》曾

引用了一段《韩魏公遗事》内容,并做了评语,故事差不多,诗作则是:他

我且从伊,子细思量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看,秋风秋正离离。故事的主角和

张家父子挨不上半点关系,是而今户部尚书韩文的先祖北宋名臣韩琦。

当前网址随时可能失效,请大家发送邮件到获取最新地址发布页!

即便如此,这也不是故事的最早出处,韩琦的这首诗出自五代,后唐尚书杨

玢告诫子弟批作,张廷玉不喜杨玢以蜀臣唐的贰臣身份,使用了编纂《明史》

时常用的春秋笔法,盛赞韩琦风骨,杨玢之事直接省却,也不知已经辫发胡服的

张家爷俩哪来的蜜汁自信瞧不起别

见林瀚举杯痛饮,俱都兴致高昂,御史蒋钦提议道:「世上诗难得,林

中酒更高。既然群贤毕至,有酒岂可无诗,不若大家作诗相和,诸君以为如何?」

与会众连连唱和,纷纷提议由林瀚出题。

「唉!」听了众提议的林瀚突然喟然一叹,「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

「先生可是有心事?」戴铣见林瀚突然兴致寥寥,忧心问道。

「宝之,无妨,只是有些累了。」林瀚宽慰道。

「可是在下提议唐突?」蒋钦心中忐忑不安。

「子修哪里话,汝之提议甚好,只是……」林瀚眉峰紧锁,「老夫这里有一

篇文章,想请诸君品鉴。」

「先生有新作问世,末学自当拜读。」蒋钦笑着从林瀚手中接过文章,低

一览,便惊呼道:「这是台谏吕、刘二君论刘瑾邪,置瑾极典的奏疏!」

:.

惊呼出声,京城中枢剧变,他们早已知晓,但毕竟仙打架,事不关己,

且天高皇帝远,他们这些都是南京的科道言官,就是有心参与,也赶不上热乎

劲儿。

「子修,你将这份誊抄的奏疏念与大家听听。」

蒋钦自无不从,清清嗓子,便开始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实话说这份奏疏写

得不错,不过内容上除了要挽留刘健、谢迁两个老以外,就是一个主题:杀刘

瑾,杀刘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