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科道 正使(1/2)

怎么做,良臣的打算是这样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先让李永贞带着舒尔哈齐的状子以及札萨克图立即回京,他安顿好降倭后再回京。这样可以避免李成梁再派截胡,就算被李成梁的拦下,东西和也不在他手上。

辽东这地,毕竟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是身为太傅的辽东都指挥使李成梁,所以要是李成梁撕开脸来抢,能调动的资源不是魏良臣这点手能挡住的。

便是不明抢,以李成梁的官职来跟魏良臣要,魏良臣也不敢不给。他这八品舍在不知眼里,真是天使般的存在。可在太傅、超品的宁远伯面前,休说官威了,对方能正眼看他一眼,便算烧高香。

保护李永贞回京的任务自是给田刚和李维,他二是锦衣卫的,辽东各地散伏着不少锦衣卫马,汛道也是通畅,快马加鞭,趁李成梁不知道他的弄砸之前,抢先把送到北京,李成梁就算紧赶慢赶派来抢,也是鞭长莫及了。

状子和进了京,那接下来就有好戏看了。

李永贞同意魏良臣这个安排,状子放在他身上,其实某种程度上比放在魏良臣身上还要稳妥。因为,他毕竟是宫里的

李永贞完全可以不惧李成梁,而李成梁除非真的想造反,否则,也不敢从内廷中手上抢东西。

就拿高淮来说,李成梁不得弄死高淮,可自始至终,他都忍气吞声和高淮合作,甚至退让,直到高淮的手伸的太长,触到了他不能容忍的地方,这才出手收拾对方。

饶是于此,李成梁也没有公然派剌杀高淮,更不敢直接抓捕他,而是暗地授意兵变,借军之手拔掉了高淮这个眼中钉。

太监,在天下眼中也许仅仅是没鸟的阉,下作之,可在官员眼中,太监,则是另一种存在。

这些年,各地屡屡发生矿监税使被杀被逐事件,所有都知道幕后黑手是当地官府,可是事变发生时,打的却总是商民以及兵。直到事已定,官府才会出面善后。如此手法,皇帝就算知道真相,也无可奈何。因为,根本查无实据。

查到了也做不了什么,云南矿监杨荣被杀,万历能做的仅仅是以绝食相,才使内阁首辅叶向高同意发文地方彻查。

地方是谁?当地官府。

动手杀的又是谁,还是当地官府。

这就好比堂上官惊堂木一拍,喝问堂下所跪何,为何要告本官一样。

李成梁倒高,发动关门军变,本质上和各地发生的事件是同一质。

他们不敢明着直接出手杀太监,但是暗地里却是敢。

李永贞给了魏良臣一个提醒,那就是仅凭这里发生的事以及舒尔哈齐的状子,还不足以扳倒李成梁。就事论事,单凭这两件事就说李成梁勾结尔哈赤谋反,证据链上还是略显苍白的。

要是李成梁咬死绝无此事,都是舒尔哈齐为求自保污蔑,那官司就有的打了。弄的不好,还会反咬一,说魏良臣这个钦差副使杀害建州商队,只为窃称边功。

魏良臣也有此担心,忙问李永贞有何办法化解李成梁接下来的反击。

“科道。”

李永贞给出的办法竟是让魏良臣将此事透露给科道言官,然后由这些言官上书皇帝,从而扳倒李成梁。

换言之,状子和,魏良臣可以弄到北京去,但是最后出面状告李成梁的不能是他,而是那些无事也能掀起三层的科道言官们。

只要科道动起来,这水就更混了。

朝廷眼下有几党势力并存,楚党前番已由熊廷弼发过力,虽然没有对李成梁构成实质打击,但是影响毕竟有了。现在再闹出李成梁勾结建州造反,恐怕就不是东林党能够压下来的了。

魏良臣觉得这个法子可以,但他和科道不熟悉,唯一熟悉的左光斗还是东林党,而东林党对辽东这块,几乎是听任李成梁的。要不然熊廷弼上书弹劾李成梁,也不会被东林党掌控的都察院和内阁硬压下来。

李永贞说了三个,称此三若能出面,则事便有八成把握。

良臣忙问是哪三

李永贞说道,三中有两是都察院的御史,一个叫张鹤鸣,一个叫朱应毂,另外一个则是吏科给事中任应徽。

良臣未听过此三名字,料想不是有名物。

“舍莫要小瞧这三,万历十九年李成梁罢官,仅以宁远伯的身份朝见皇爷,便是张鹤鸣弹章所致。”

李永贞提出这三,肯定是早就想好的,不然,他也不会说。三中,他尤其推崇张鹤鸣,认为此一旦出面,李成梁必受重创。

“皇爷历来就很欣赏张鹤鸣,对其上书多是听从。”李永贞淡淡说了句。

魏良臣听后,立即醒悟,忙点道:“那就劳公公回京之后帮我运作一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