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终于,该我上场了!(2/3)

了一声,却是将手抬高了些,然后满脸堆笑的看着孙儿道:“乖孙儿,这是家给皇祖的红包,怎么能给你呢。再说,你不是有一个了么?”

言毕,不待孙儿开,万历毫不迟疑的将红包揣进了袖中,然后理直气壮的朝孙子摆了摆手,“去你娘那,皇祖还有事呢。”

这是理直气壮的拒绝。

生怕孙儿还缠弄,万历连忙对魏良臣道:“你在关外很好,建州的事杨镐对朕说了,办得不错。”

闻言,良臣忙又将自己跟黑脸老汉讨回高淮欠条的事说了,万历一听自是更加高兴。因为高淮弄到的钱肯定有一部分落了他袋,若是建州拿此事大做文章,虽然和他皇帝没关系,但真要让高淮还债,他这做皇帝的总不能真给赖了吧,毕竟高淮虽然被召回京,可这账是记在辽东矿监上的。

辽东矿监是谁派的,他这皇帝啊!

泱泱大国,还是要有天朝上国气度的。

真有欠条,万历也不能不承认。

而且,这事要被外朝拿来大做文章,用于攻击矿监税使也是麻烦,如今债主自己消债,这事就揭过不提,没了麻烦,也没隐患,万历当然十分开心。

魏良臣这小家伙,办事,还真是不错。

万历不住点,尔后问郑贵妃:“妃还有事么?”

郑贵妃可能没反应过来,愣在那没动。

万历又问一声,郑贵妃方醒悟,看了看魏良臣,再看自己丈夫,却是摇道:“没事。”

万历“噢”了一声,扭看向魏良臣,笑道:“没事你就回吧,朕等会还要去给太后拜年呢。”

“这就回了?”

良臣倒懵了,你们夫妻俩大过年的把我叫回来,就为得我两红包?

正懵着呢,万历却问那红袍太监:“张诚,利玛窦进宫没?”

张诚连忙上前一步,恭声道:“皇爷,早来了,侯着呢。”

“叫他进来吧,朕等着那图去让太后高兴呢。”

万历一挥手,良臣本想老实退出去,可一听利玛窦的名字,脚下慢了一步,发现万历也没赶他走,就磨磨蹭蹭的想看那一眼西洋大和尚再走。

利玛窦这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其几十年前就来到东方,且一直想来北京。先是在澳门,后又到过广东肇庆、江西南昌等地。为了寻找天主教与东方的契合点,利玛窦刻苦钻研儒家经书,同时为了与中国士大夫打成一片,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西泰,并改穿了儒服。

万历二十三年,利玛窦借为一位北上任职官员之子治病,而获得了去南京的机会。在南京居住期间,利玛窦结了不少名士,如现任内阁首辅,时为南京礼部侍郎的叶向高就是那时与利玛窦结识,并为其北上进京提供了便利。

万历二十八年,利玛窦终于抵达北京。一到北京,利玛窦就着手整理礼物进献万历,进呈自鸣钟、圣经、《万国图志》、大西洋琴等贡品。

一向居宫中的万历皇帝对利玛窦等献上的西洋器物兴趣十足,对大小两架自鸣钟,万历最为喜,小的那架被他带在身边时常把玩;大的那架,被置于美的阁楼之中,由钟鼓司负责,在宫内专司报时。

由于自鸣钟构造复杂,需要时常维护,传教士们便被允许定期进宫对其进行检修,最后,因为万历皇帝对西洋器物的赏识,终是下旨允许利玛窦等长居北京,并且享受大明朝廷的俸禄。

利玛窦在华期间大量向明朝进献西方器物,并且出书著书,在官员当中有“西儒”之称。然而,魏良臣知道这位西洋大和尚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想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他所带来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敲门砖,或者说讨好万历而矣。

良臣对天主教不感兴趣,他对任何宗教都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也不是利玛窦这个西洋大和尚,而是对他身后庞大的传教士阶层感兴趣。

准确的说,良臣对西洋的能工巧匠们感兴趣,所以他想见见利玛窦,看看今后有没有可能通过对方接触西洋的科技和能工巧匠。

如今,大明朝的科技其实并不弱于西方,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军械火器,都有很高的建数。但是受限于体制,良臣没有办法大面积和这些接触,因为这些主要是以士大夫阶层为主,而他这个杂流舍又有阉党背景的,显然是不得这些的法眼的。

那么,另僻蹊径,从急于在中国传教的西洋那里,获取技术支持,进而对这个时代进行潜移默化的改造,就很有必要了。

利玛窦不是一个进来的,和他一同进来的还有个官员,穿着青袍,约摸三十余岁的中年,手里拿着一个长长的画卷,很厚,似是一张很长的画。

利玛窦的样子看着很扎眼,也很别扭,一张西洋老脸,却穿着明朝士大夫所穿的儒服,很是有些不伦不类。

进殿之后,双双给万历行了大礼。

“西泰先生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