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关门接兵(下)(1/2)
把四百六十名降倭送到京城,是要担巨大政治风险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在此之前,不是没有降倭关,但那都是以炮灰形式直接发往宣府、大同以及蓟镇的。
直接送往京师的也有,且还都是被俘的军军官,
数有六十一
。这六十一
的命运是被皇帝
付所司正法,命砍
颅传送天下。
除这六十一名军有幸踏
大明帝都外,其余被俘降倭及逃来倭
不是为矿工苦役,就是为炮灰,命运稍好的恐怕就是刘铤帐下那几百倭丁了。
刘铤是私藏降倭,以家丁名义带在身边,并且这些降倭在西南平播战事中表现杰出,才换得了明朝安身之所。
除此之外,大明内地再无任何降倭存在。
因而,冒然将降倭送到京师重地,还一次就四百多,说实在的,即便杨镐身为辽抚,心里也不免打鼓。
接到便宜学生书信时,他对答不答应还是很踌躇的。
答应吧,怕担风险。
这种事可大可小,要是御史风闻往大了说,他杨镐会很麻烦。
不答应吧,这便宜学生虽说舍不
了,但摇身一变成了太监,侧面说明这便宜学生与宫里关系更近一步。
如果皇帝和贵妃不看重他这便宜学生,岂能将出海重任于他呢。
杨镐可是走贵妃这条线方得起复的,他可不愿因小失大。
再说,他那便宜学生也对得起他这老师,半个月前,皇帝已经允准麻贵调任辽东总兵。
只待麻贵一到,杨镐便要发起土蛮之役,这是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酝酿了好一阵了。
事实上,麻贵调任和魏良臣没有半点关系。
他倒是想替杨镐帮忙,可刚一京就惨痛“掉鸟”,土蛮炒花部和麻贵的事压根没顾得上说。
完全是万历本的意思,或许万历也觉得辽东的将领是时候要换一批
了,要不然李成梁的影响太大。
宽甸六堡的事,万历还是有很大意见的。
选来选去,也就是和李成梁同样资格老的麻贵能够镇得住辽东了。
杨镐左右为难时,在魏福记有一份大的蒋方印出了主意,说不如让魏良臣自到关门接
,这样,就能两全齐美了。
关门之外,是辽抚的事,出了事杨镐兜。
关门之内,是魏良臣的事,或者说是宫里的事,和他杨镐又有什么关系。
杨镐采纳了这个主意,一纸公文将本安置在沈阳中卫的降倭调拨壮,计得四百六十
发遣关内。
名义是备海。
原因是他的便宜学生是海事太监。
海事太监征调降倭备海,自是再合适不过。
良臣很兴奋,十分的高兴,他等这一天可是等了好长了。
“快,随咱家去关门!”
迫不及待就出了办事处,让小田他们赶紧随他去山海关。
杨镐这封信不是走的八百里加急,而是普通驿传。因此时间上算起来,降倭这两天也能赶到关门。
这些降倭可是魏公公做东亚海霸王的基础,当真是看重的紧。
这会去山海关肯定赶不到的,一行在永平住了一夜,第二天才到达关门。
山海关是一点不陌生的,前后经过两次。
一次是关门军变那晚只身城,另一次则是打建州回来大张旗鼓
关。
上次关门军变的领导者,山海关参政王邦才和参将李获阳等已经调离,虽然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处置,但良臣认为他们的仕途大概也就到此为止了,尤其是他们的靠山李成梁归京养老。
不管出发点是好还是坏,身为领导约束不了部下,还参与在内,光这两条,王邦才和李获阳也得完。
二能够只落得调离,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
亦或,背后有什么说不得的易。
恐怕,当初这二挑
,是得到了什么保证及利益的。
现在负责山海关防务的是辽东副总兵祖承训,此随李如松参加过援朝之役,立下不少战功。
祖承训的父亲是曾为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祖仁,不过其从军以来,一直是随李氏父子征战,因而可以说是李氏将门的一员。
良臣对祖承训一点也不陌生,知道此不但是抗倭之役中的勇将,还有一个叫祖大寿的儿子。
换言之,万历以后的祖氏将门其实是李氏将门的延续。更准确说,是辽东地方军势力的延续。
无论是谁做皇帝,无论谁来当督师、经略,最后实际驻守及指挥辽东军队的都是李成梁一系的将领。
包括后的吴三桂。
长期驻守必然导致地方利益崛起,从李成梁的养寇自重到祖大寿坐观客军覆没,及至吴三桂“开门请兵”,无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