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2/2)

下石了。”良臣饶有意。

李永贞轻声一笑:“魏公公放心,这一次,托塔天王不走也得走了。”言毕,低声道:“魏公公于此事出力甚大,是否使中外皆知?”

“这个嘛…”

良臣颇是动心,扳倒李三才大功论在他身上,反东林急先锋便顺理成章,于五党之中有大名望,于将来有大好处。这也是他一开始的动机。

然,再三思虑后,他摇对李永贞说了句:“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

为何不留功与名,因为他魏公公抽不得身了。

……

,楚党中、郎中邵辅忠弹劾李三才表面上是忠臣其实是个大贼,表面上正直,实质上狡猾,列举他贪污、虚伪、险恶、专横四大罪状。御史徐兆魁接着弹劾,一天之内,弹劾李三才贪脏枉法的奏本达到二十六件。

本就被皇陵木之事弄得灰土脸的李三才大惊失色,连忙上本为自己辩护。

五党突然大动作,东林党自是要救李三才,纷纷上疏力驳。给事中马从龙,御史董兆舒、彭端吾,南京给事中金士衡相继为李三才申辩。

远在无锡的顾宪成嗅到斗争不妙气味,急忙写信给叶向高,力称李三才廉直,要叶向高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李三才。之后,顾宪成又写信给吏部尚书孙丕扬,请求为李三才正名。

哪知东林党、御史吴亮见了顾宪成两封信,觉得对李三才有利,便把两信抄到邸报上。结果,齐、楚、浙三党一下打了血,矛转攻顾宪成以一介布衣之身预朝政。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