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及时雨魏公公,好人啊!(1/2)
地雷还能这么使?
曹文耀和伍福铭开眼了,从前只瞧过挖坑埋雷的,今这直接把地雷当暗器使的还真是
回见。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就是魏公公的创举了,地雷、手雷,本质上都是雷嘛。
你兵仗局把咱家当冤大宰,咱家认了,可咱家不能真个在海船上埋雷吧。
欲练功,挥刀自宫这种事,咱家是不的。
不在海船上埋雷,这雷怎么用呢。
诸般花大价钱买来的火器中,就属这地雷最多最坑了。
所以,得创新。
根据兵仗局的说法,这地雷是抗倭援朝时期由火炮匠李长孙发明,一开始不叫地雷,而叫木弹。
其形如瓢,里装有火药和薄铁片,缠火绳的木谷以胶
木谷的竹筒。敌兵误
其中,则点火绳。木谷的沟缝长,炮弹的
炸时间长,反之则短。
因为地雷在朝鲜战场取得了卓越效果,兵仗局及工部、兵部都开始大量生产地雷,结果谁曾想地雷造了不少,战争却结束了。
不打仗了,这地雷自然就卖不出去,为此,兵仗局可是亏了一大笔钱,上下都窝心。
这便解释了魏公公是怎么成了兵仗局最可的
。
可不能当饭吃。
魏公公不能坑自个,于是改进了一下,他命将竹筒去掉,火绳割短,如此就能缩短地雷的着火时间,再使劲扔出去,便是手雷了。
改进后的手雷倭呆子们试验过,效果不错。但主要有一个缺点,即兵仗局把这地雷造的重了些,导致抛出去的距离短,但总体上杀伤力是不差的,很适合近战。
后如果有了条件,什么圆瓜雷、木柄雷顺利面世,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毕竟,以大明朝现在的火器技术,就是弄出带撞针的雷都是小事,不劳他魏公公转行科研。
这手雷,也特别适合关门打狗。
孔家,就是这条狗。
炸声中,飞溅的铁钉和薄片在孔家院墙里到处“飞舞”,不住的收割
命。
数个趴在院墙上探朝外看的孔府家兵后背都叫铁钉
中,强大的冲击力加上毫无防护,那些铁钉直接将他们
穿。
而穿的那刻,这些个孔府家兵甚至没有觉察出什么,只到痛感产生让他们低
探察时,才发现他们的身体上已然开出了一个眼子,这眼正在往外冒血。
有个孔府家兵更是脖子叫那铁薄片整个割断,倒地同时,半个垂在前胸处,把周围的几个孔府下
吓的是哇哇大叫。
到处都是哀号声。
成了手雷第一批受害者的孔府家兵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妖物给夺走了生命。
毕竟,他们只是孔府家庙的守卫兵,是孔家鱼百姓的打手,而非朝廷的正经兵马,压根没见过在朝鲜战场上大展威的雷。
孔府内传出的炸声也吓的四面“围孔”的百姓仓皇后退,等发现
炸是在孔府内响起,且伴随着孔府狗腿子的哀号声时,百姓们又哄然起来。
魏公公时刻注意着,他不是注意孔府内的形,而是注意百姓们的反应。
在他的调度下,大量百姓在浑然无知中已经被隔开,他们以为在前面“闹事”的是和他们一样的孔家受害者。
炸还在持续当中。
数十颗雷在大门两侧的院墙后面不时炸起,炸的没有一个孔府家兵再敢呆在那里。
确保安全后,标总山本幸二亲自带着手下抬了一箱子雷放在了大门,然后弯腰放着缠在木板上的火绳子。
到了安全距离外,山本把手一挥,十几个手下立时扑倒在地,把后面那些阻挡百姓视线的步军左右营官兵看的一愣一愣。
“轰!”
震天的炸声中,孔府的大门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山本兴奋的从地上跃起,也不去扑上的灰尘,就激动的向着大门处发出指令。
“杀!”
就跟变戏法似的,原本看着赤手空拳的一大帮倭呆亲兵们,突然取出各种武器,随着指挥的手势发动了冲锋。
魏公公没敢叫亲兵营配备火铳攻击孔府,火铳这玩意军中管得严,有心之要是查的话肯定能寻出蛛丝马迹。
为防万一,还是用刀的好。
没刀,扁担、锤、镰刀什么的都行。
至于地雷那玩意,事后给孔二公子府上做个清洁卫生便是。
大门了,基本上就算完事了。
魏公公心思火势,在亲卫的簇拥下缓步上前。
前方不远处的影,让他眼前一亮。
真田挥舞着手中两把菜刀,雄赳赳、气昂昂。
………
滕县衙门很早就收到了有百姓聚集孔二公子府邸前闹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