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将来我万岁,必先杀你(1/2)

历史上,二叔从来不是个有野心的,也从来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他很老实本份,甚至于,他是一个极其胆小的

这从“移宫案”案时,杨涟呼一嗓子就把二叔吓的不敢动弹可见一斑。

天启年间的党争,只不过源于执政的东林党不把二叔当看而矣。

“太监不是”,就跟“闽不能当讲官”,“北不能为首辅”一样,是江浙文骨子里的烙印。

二叔尊重读书,他认为世间的事必须读书来办,他们是圣贤子弟,懂的一定比他这个大字不识的大老粗多。

所以,读书一定是对的。

因此,二叔希望和读书们处好关系,希望他们能和自己一样辅佐好天子,把国家的事办好,让百姓的子过好。

可惜,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

二叔尊重家,家却不尊重他。不但不尊重,还要把他弄死,因为他的存在阻碍了盈朝众正们治国理国,施展抱负。

为了活命,二叔只能在天启五年被迫反击。

就这样,天启年间轰轰烈烈的党争拉开了,可到最后也不过死了不到十,而名列《东林点将录》上的东林党有名之辈就是一百零八位。

除了老死病死的,接下来的崇祯朝,点将录上约有九十不是主中枢,就是地方督抚重臣,亦或科道清流,掌握国家理政权,话语权。

不管是辽东战事还是关内平寇,亦或治河治水,中枢奏事,计议国策,东林的身影总是存在其中。

他们要么胡指挥,胡攻击,要么就是不发一言,不管不问,要么就是横征敛,有良心的就劝百姓老实呆在家中饿死,不要给朝廷添

然后,国家完蛋了。

崇祯上吊了。

自有历史以来,没有一个亡国之君能有崇祯这般好开局,可崇祯依旧当了亡国之君,临死他说都是大臣的错。

他的大臣肯定不全是东林党,但至少,不是阉党。

是谁的错,魏良臣认为是崇祯自个应该有数。他的死固然悲壮,但却罪无可赦。

这个汉家最后一位皇帝,除了气节之外,所有的能力等于零。

《甲申纪事》野史记中说,崇祯死前四天让厚葬二叔,这事是真是假,魏良臣认为不必细较。

真要考校的话,他认为不可能是真的,崇祯那子怎可能死到临还想着十七年前被他弄死的二叔呢!

但为什么野史会流传这件事呢,说明什么?

有相当一部分在经历亡国之恨后方才发现,原来九千岁魏忠贤真的不是坏,至少,他不会把大明朝弄亡了。

二叔弄死的真不多,他名下的党死的才多,比东林多死了十几倍。

魏良臣不是因为二叔是他身体的亲叔叔,就一昧相信他,而是二叔真的是好

或者说年纪大了的二叔真的知道错了。

年少的他好赌,卖妻卖,现在的他,经历了那么多生活的艰辛之后,终于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太太平平的过子,就这么一个很实在的想法,将二叔这二十多年来的沧桑尽数道出。

命运这种东西,真的无法形容。

魏良臣知道二叔的将来,可二叔不知道,这天下所有都不知道。

换作是他自己,在不知命运的前提下,他也会如二叔这般想。

因为,老了。

是不会想着瞎折腾的。

在承华殿上灶,吃的好些,住的好些,还顺带照料校哥儿的生活,就这么安安稳稳再活个十来年,眼一闭走了便是。没有会想到,这么一个憨厚的念会对历史的走向产生那么巨大的影响。

二叔为什么会这样想?

不要说是皇孙,就是太子殿下三十多岁的了,还始终在父亲的冷眼下活得战战兢兢。这些年来,东宫这边的太监调走的很多,因为这些太监觉得跟着小爷发达无望。余下的除了王安等有限几位,大多数对这位小爷也不热心。

早年间,朱常洛上课,东宫的太监连火都不给他生,一伙躲在自己屋里烤火,才之势利,可见一斑。

陛下正万岁,殿下几时才万岁?

殿下万岁了,校哥儿几时才万岁?

二叔说的不假,等校哥儿万岁,恐怕得二三十年,到那时,他老家还在么?

等不起啊!

正如黄河之水永不清。

“叔,你不要这样想,皇天不负有心。”

良臣没有再拿当初扫进一屋,再扫一屋,或可扫天下来勉励二叔。他也绝不会告诉二叔,再等六年半,老魏家就会祖坟冒青烟。

“叔老了,这辈子叔对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