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凭咱年轻呗(1/2)
太傅杀得,咱也杀得
。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你李成梁能有今,靠的不就是在辽东杀
么。
你能杀得,咱又为何杀不得?
魏良臣语气不冷,态度却很坚决,李成梁真敢对降倭和飞虎军下手,他便豁出去灭他李家满门。
后果嘛,没什么,大不了拉着队伍奔东洋,在那富士山上树起“尊华兴亚”大旗。
这可不是魏良臣心血来,他将自己的军队命名为大明皇军也不是恶趣味,跟小田、真田他们宣扬“尊皇讨
”更不是骚
作,而是他真的是要致力于亚州共荣的。
这个计划是确实可行的,因为现实的本思
给这一伟大计划提供了最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支持。
在本,有一种思想一直占据着
本思想界的主流,这便是“兴亚主义”。
简单来说,本的主流学界认为
本乃是先秦遗民,华夏支脉,
本
民和中国的汉
是同种同文,甚至一些
认为和族就是汉族。
本不过是中国的汉
在东洋建立的一个国度而矣,并且因为中国曾沦亡于蒙古
之手,
本的汉
文化比之故土更加纯正。至少,在蒙元时期,
本才是实质意义上的中国——以儒家文化圈为主导的真正华夏圈。
这一思想一直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宏扬,兴亚主义者们认为东亚诸国应该联合起来,本应当重新归于华夏大旗,讲汉语,用汉字,废假名,更旗易帜,若中国够强,则归于中国旗下重振华夏;若中国衰弱被异族
侵,
本则当立即挺身而出与异族战斗,以“庶子”身份争夺华夏正统,以免华夏文化被异族玷污沦丧。
和魏良臣前世本明治之后的脱亚论不同,兴亚主义和脱亚派完全不是一路
,他们不是想让
本成为亚州第一,而是要让
本成为中国,无论是吞并还是被吞并。
在对清朝的战争,兴亚主义者便不认为是对中国侵略,而是远在本的汉
和占据故土的外来殖民侵略者斗争,以实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一伟大目标。
在此之前,南明和伪清十七年抗战之时,本和朝鲜两国便都有计划派出军队助战,南明甚至向
本出使借兵十七次之多。
根本原因便是明朝的主流思想也是认同本是华夏文化圈的一部分,认同他们和汉
是同种同文,因而向同种同文的
本求救并不是可耻的事,沦于异族满州才是最可怕的事。
可惜,因德川幕府闭关锁国,本最终没有组织援军渡海抗清。但民间对于南明的帮助却是源源不断的,一直持续到了明郑末期。
后因清朝对华夏文化的毒害,导致中国沦于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使得兴亚主义在本无法再得到支持,
本
民渐渐的开始鄙视原本和他们同种同文的中国。
俄战争后,脱亚
欧论成为主流,兴亚主义开始失势,逐渐衰退。但他们仍在民间秘密支持汉
抗清,帮助母国汉
,清末革命党便得到了
本民间的大量支持,这和兴亚主义是脱不了关系的。
并且这一思想也没有绝迹,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本赤军诞生了。用魏良臣前世话讲,那是真正的
中分子。
现在,兴亚主义在本正澎湃发展着,并取得主流学界共识,大量汉
在
本从事反幕斗争,并被
本
民视为反幕英雄,便能看出现时
本国内对于汉
的尊敬,对于华夏的认同。
这个认同便是魏良臣“亚州共荣”的坚实基础。
他认为本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必须予以正视,也必须予以报复,但在现阶段,对
本要客观看待。
通过兴亚主义思想改造本,使之成为真正的中国一部分,是对中国未来有着
远意义的。
当然,这个改造过程可不是单靠思想就能实施的,还必然伴随铁与血。
治安战,扫反扫
,皇协军的建立,维持会的组建等等,都是改造计划的一部分。
不排除某一天,为了圣的使命,魏公公要扎毛巾,顶着炎炎烈
在江户的乡下撅着
趴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扒拉一阵后,气得大骂“八格牙鲁!”
………
正如赌钱一般,有底气才敢押注。
后路早布好了,魏良臣如何怕一个将死的李成梁。
你动我的,我动你儿孙,倒要看看谁手段更辣一些。
出意料的是,李成梁对于魏良臣的威胁竟然没有动怒,而是淡淡说了句:“年轻
好大的
气。”
“不就是杀么,太傅杀得,咱家就杀不得?”魏良臣同样淡淡看着李成梁。
双方彼此对视片刻后,李成梁突然轻笑一声:“你凭什么?”
“就凭咱是宫中的,”魏良臣咧了咧嘴,“就凭咱家肯定比老太傅晚死。”
闻言,李成梁的脸颊微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