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若无心,动清听(2/3)
引或大彻大悟般的点化、或者生遭受了重大的转折、又或者体会到某种不可思议的玄妙,也有可能在中年之后
妄大成,比如青城剑派的老掌门邢度则。
这些谈的当然都是间修士,至于妖修不能以同等的寿元相较,可有些
况也是类似的。比如很多妖修遇到成天乐、得
万变宗受其指引,就是大福缘之转折。
而履谦又是另一种况,正一门虽不强求弟子
进速,但如此修为高超出类拔萃。也堪称这一代弟子中的天纵之才,同门想妒忌都妒忌不来。所以他的法号中有个“谦”字。师父就是要提醒他莫以此傲视同门,要谦和自然。
如今履谦被派到淝水知味楼当经理。那可不是一家普通的酒楼,打杂跑堂的都是昆仑各派的出色弟子。在那里挂职当个象征的领导,学的可不仅是企业管理啊,而是为将来领袖天下宗门做准备,就是被当成正一门下一代掌门来培养的。
史天一清楚这两位道长的况,见了面总是忍不住提起当年正一三山会上的事
。其实潜意识中他是在感慨自己,那履谦已突
脱胎换骨之境,履世却尚未
妄大成,就如他前天看见成天乐。想起当年与成总修为差不多,而成天乐如今已突
真空之境创立万变宗。
而履世则告诉史天一不必总提起这茬,也是在委婉的提醒,不要在心里做这种比较。履谦的修为就是履谦的修为,他应赞誉却并不羡慕攀比。
成天乐闻言悄然给史天一发了一道念:“史道友,你是不是经常在履世面前提当年正一三山会的事?”
史天一悄然点了点。成天乐接着以念道:“你在
前夸奖他们那段的经历不凡,但你心中可曾感叹履谦修为
进如此之快,而履世却至今未能金丹大成呢?”
史天微微一怔,然后又默默点了点。成天乐仍然以念道:“连
家履世本
都不会这么想。你何必每每在心中替他想这些呢?虽话未出
,但
家早就清楚你的心思了,却又不好劝你。你心中有自代履世之意,然后又与履谦相比。这没有必要。”
这些都是史天一内心处的感慨,并没有说出来过,他只是每每提起履世当年与履谦在正一三山会上同场登台。并没有提到今
之修为。可他总是不忘提这茬,心里想的就是这种比较。自己却没意识到。今
在竹筏上,履世终于当面点
。接着成天乐则说的更透。
其实史天一比成天乐小几岁,今年只有二十八。史天一为什么不想想履世如此经历、年纪又比他大,如今不也是没有妄大成吗?
史天一似有所悟,默默无语陷沉思。履世也没有再说话,一袭青衣在风中飘
,脚下的竹排分开波
向蔚蓝的大湖
处飘然行去。阳光洒在水面上,远方有渔歌隐隐,天地之间一片安详悠怡,从远处望去,这竹筏以及筏上的四
是一幅极有意境的动态画面。
成天乐背手看着被竹筏分开的流水,起的波纹远远散开,又和湖面上的
痕叠加、碰撞、渐渐的消散,充满了天地灵息的韵味。所谓天地灵息不仅仅是雄浑险峻的威压,也有着温柔默默的
漾,成天乐仿佛看出了,而竹筏上的几
仿佛也都在出。
成天乐在低看水,看着看着却突然愣住了,因为水面忽无波。竹筏在湖中走,虽无桨无楫却是受御形法力推动,总是会带起细碎的
花和波痕的,可就这么莫名其妙的一瞬间,湖面却变得平滑如镜,竹筏悄无声息的滑行而过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成天乐一怔,以为自己看错了,眼皮一眨又看见了花,再一抬
,前方出现了一座巍峨的高山。可以肯定方才远眺的时候,湖中绝对没有这座山。此刻他不得不叹,原来正一三山的这道门户是在湖中,刚才不知不觉间就穿了过来,竟不知那
天结界是如何打开的,看来履世身上应带着正一门弟子特殊的感应法器。
巍峨青山有千米之高,扑面而来挡住了左右及后方的视线,看不表这天福地的全貌。成天乐的反应尚且如此,后面的姜璋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呼。站在前面的履世微笑道:“成总、姜道友,前面就是正一三山之一的法柱峰。”
竹筏拂开轻波靠岸,这里也是一片竹林,景致和来时的湖岸边几乎一样,假如恍惚不察,恐怕还以为又回到了原地。林间有一条两多宽的小径,落满了枯黄的竹叶踩在上面沙沙作响。出了竹林有一条石板路,前方有一个石牌坊,坊楣上写着“法柱峰”三字,旁边还留有落款徐妖王胜治。
再看两边石柱上刻着一幅对联:“云水若无心,出间为雨露;泉石动清听,
昆仑化山河”,也是同一
手笔。
有四名青衣道童站在石坊前,向众稽首道:“是姑苏万变宗成总到了吗?和光师祖正在题心壁等候。”
成天乐赶紧回礼:“实在不好意思,有劳诸位了,怎么能让前辈等我呢!”
履世微笑道:“他们不是在迎候成总,就是在此值守。而无论成总来与不来,和光师祖今也会在题心壁持笔书崖。”
穿过石坊沿蜿蜒的石板小径登山而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