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请公爷救幕府(1/2)
“一桥庆喜”就是“德川庆喜”,这在本并不是秘密,但这位中国公爵能够如此迅速反应过来,还是让两个
本
吃了一惊。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竹内四郎不必说,德川庆喜脸上的
显示,他也是听得懂中文的。
不怪,这个时代的中文之于本,和后世的英语之于中国差不多。
德川庆喜开了:“关公爷,你好。”声调发音听起来略略有点别扭。
此时的德川庆喜,还不是幕府将军。
第十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定没有子嗣,为他挑选继承成了一个
痛的问题。候选
有两个,一个德川庆福,出身纪伊藩,拥戴他的称为纪伊派;一个德川庆喜,因为继承了一桥家,也叫一桥庆喜,拥戴他的便称为一桥派。
德川庆喜年纪较大,身体素质也较好。本来天下动,国赖长君,但纪伊派的势力较大,终究把庆福推上了台,改名家茂,是为第十四代幕府将军。
德川庆喜在幕府中的地位,套句戏词,就是“一字并肩王”。
开始的时候,庆喜自然颇受警惕和打压,但近年来尊王攘夷风起云涌,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德川家的意识到必须一致对外,德川庆喜的幕府第二号
物的位置才算真正坐实了。
关卓凡想,幕府派了这么一位物,从江户微行至长崎来见自己,心思如何,不消说了。
然而上,
本
却是另外一套说辞。
竹内四郎说道:“徐大说,关公爷和贵国政府,愿意出兵助我国平叛,原是美意,将军和庆喜大
都是心感的。只是现在我国的叛逆都已打平,嗯,这个,庆喜大
特来向公爷致达谢意。”
说罢,又是一躬。旁边的德川庆喜没有出声。对关卓凡微微欠身颔首。
都已打平?致达谢意?你妹的,本鬼子讨价还价的功夫,甫一张嘴,我就领教了。
关卓凡微笑道:“都已打平?我听说这次长州征伐,幕府向各藩征兵,各位大名都不大起劲啊?”
两个本
脸色一变,此事刚刚开始着手,这个
况,这个刚到
本的中国
是怎么知道的?
幕府原打算征六藩共十五万兵力,由“御三家”之一的尾张藩主德川庆胜率领。出征长州。“大张天讨”。不想众藩个个叫苦喊穷。既拿不出银子也派不出。
关卓凡说道:“我还知道,横滨锁港,筑波山举兵,下野、常陆动。烽烟处处,这些算不算‘叛
都已打平’?”
竹内四郎额上微汗,不再说话,偷偷地觑了德川庆喜一眼。
德川庆喜终于说道:“然则计从何出?请公爷教我。”说罢一躬。
关卓凡想,年轻还是懂礼貌的嘛。
他微笑着说道:“庆喜大客气了。以在下的愚见,这次征伐长州,未必需要大动
戈呢。”
德川庆喜愕然,这话怎么说?他又是微躬,说道:“请公爷明示。”
关卓凡说道:“现下长州藩主政的不是尊攘派。而是俗论党,对朝廷尚算恭顺。在下以为,长州藩多半会找几个家老出来切腹,以示扶正去邪之意。”
德川庆喜将信将疑,如果真是如此当然好。幕府的面子有了,可以就坡下驴,撤兵回江户了。
关卓凡继续说道:“这一层揭过去并不如何为难,可是之后呢?”
之后?
关卓凡道:“请问大,萨摩藩为何转而拥戴‘公武合体’?”
如果这个时候还硬着皮说什么“忠君
幕”“幡然悔悟”就太没诚意了,德川庆喜老老实实回答:“鹿儿岛一役,萨摩藩不敌英
,审时度势,乃向朝廷恭顺。”
关卓凡说道:“着啊,而且,恕在下说句不中听的话,萨摩藩恭顺的是天皇陛下,不是幕府。”
德川庆喜默然不语。这是幕府的隐痛,萨摩藩虽然不再“倒幕”,但只肯驻防京都,不肯直接受幕府指挥,也不肯主动攻击其他倒幕的大名。“禁门之变”是长州主动攻击皇宫,萨摩藩尽守卫之责而已。这次征伐长州,萨摩藩就全然地不奉召。
更大的隐患是,萨摩藩借支持“公武合体”、禁卫皇室的机会,大肆发展自己在中央机枢的势力,已隐然有和幕府分庭抗礼的势。对于幕府,萨摩藩即便不是一杯毒酒,也是一杯苦酒,但
渴无计,不能不喝。
关卓凡再问道:“再请教大,这次朝廷得以征伐长藩,得益于什么?”
这还用说?德川庆喜答道:“英、美、法、荷四夷合攻下关,长藩力不能支,所以,所以……”
关卓凡说道:“在下听说,长州藩已经和联合舰队签了《下关条约》,从此不再‘攘夷’了。”
德川庆喜知道他还有下文,屏息静听。
关卓凡说道:“萨摩藩不再‘攘夷’,长州藩不再‘攘夷’,‘尊王攘夷’就剩‘尊王’了;不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