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反面教材(2/2)

洋舰队的高级将领,除了提督丁汝昌之外,所有的总兵、管带,全部来自这个福州船政学堂。

就是说,一个6军将领,带着一班从没有上过一堂体育课的“海军学堂”毕业生。

北洋舰队的将领们,大多有留洋英国的经历,这个,能不能弥补福建船政学堂之不足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留洋英国”是怎么回事。

朝廷自船政学堂第一、二期毕业生中,挑选了十二,以期海军留学生身份赴英,拟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其中通过学考试、并顺利毕业的只有六;其余六,三考试失败,以“上舰实习”结束学业;余下刘步蟾、林泰曾、蒋英三,连学考试都未参加,亦仅以“上舰实习”结束学业。

诡异的是,留学生监督官李凤苞向朝廷奏报成绩的时候,刘、林、蒋三个却全“甲等”;通过学考试并顺利毕业的林永升,竟然被打最末的“丙等”。

这十二回国后,李鸿章用了其中九,做了北洋舰队的管带,其中,刘步蟾、林泰曾两个,后升任舰队之左、右翼总兵,掌握舰队实权。

关卓凡认为,毫不客气地说,大东沟海战之败,在这十二“毕业”于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之时,便已注定了。

北洋舰队打不过联合舰队,原因不在资金,不在装备,而在事。

两个字:无能。

北洋海军并不缺钱,后期装备没有更新,不是因为谁谁挪用了海军军费,而是北洋认为“自守有余”,早已没有了更新换代的动力。不然,真以为几千万银子身家的李鸿章找不来这笔钱?

总是被拿出来说事的炮更是扯淡。北洋的大炮巨舰才是海军展的主流,是因为买不起这么大吨位的军舰,才用炮来弥补不足。敌的炮度确实比你快,可你一炮顶敌好多炮呀!问题是,你为什么打不中敌

看看刘步蟾、林泰曾两位总兵的表现。

“定远”舰上,刘步蟾违反最基本的战术规范,两军距离尚远,便下令提前炮——作为舰队指挥,这是不可容忍的错误;“镇远”舰上,林泰曾从至尾,不曾出现在舰长的岗位上,全靠副手杨用霖指挥——等于擅离职守。

举止失措,包底子,露无遗。

大东沟败绩后,北洋舰队自旅顺撤回威海卫。港时,“镇远”舰触礁,失去作战能力——不晓得林曾泰这个舰长是怎么当的?

林曾泰乃引咎自尽。

其后威海卫之战,“定远”舰中鱼雷搁浅,充“水炮台”用。数后,弹药耗尽,刘步蟾自尽。

刘步蟾、林泰曾的悲壮结局,证明他们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但这并不能减轻因为他们的无能而对国家造成的伤害。

*(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