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扶顺灭逆(1/2)

“白村江之役”,唐、同时介朝鲜半岛内战,各找带路党,各有代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战争的结局没有悬念,彼时还没有真正开化的本,被处于国力顶峰的唐朝,打得全军覆没。战后本立即“全盘唐化”,一千年之内,不敢东望亚洲大陆。

“万历朝鲜之役”,本对朝鲜用兵,则是**的侵略,企图吞并朝鲜后进窥中国。中国援朝,既为履行宗主国对藩属国的义务,亦为免除东北边患。彼时本正处于其封建社会的最顶峰,中国则早已走上了下坡路,此消彼长,这场仗就打得很辛苦。

有赖张居正改革留下的殷实家底,明军最终还是把逐出了朝鲜半岛。但实话实说,这场仗明朝是“耗”赢的,过程并不如何好看。

输掉了这场他们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的侵朝战争,国内战再起,几厮杀过后,德川家康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建立江户幕府,延续至今。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熟稔史实,有这两场战争打底,对于本,只要关卓凡小小开个金手指,他们便会生出清醒的认识:只要肌一鼓起来,本就会染指朝鲜,继而以朝鲜为跳板,窥伺中国。

关卓凡从原时空取材、伪造的那份揭帖,就是这个小小的金手指了。

加上现下内平发、捻、回,外平美利坚南逆之,读书对国家的战争能力高度乐观,红发绿眼睛的都打趴下了,一介倭夷岂在话下?此时不示以慷慨激昂,更待何时?

基于以上的判断,关卓凡才会将关于本的事议”。

果然。一如关卓凡所料,言路上迅速形成了一面倒的求战的舆论。

前戏做完,到了最后确定对大计的时候了。

*

*

三月阳春的暖意,穿过门帘。透养心殿东暖阁内。

上面的两宫皇太后。下面的军机全班,都是奕奕的。

正在说话的是圣母皇太后。

“刘长佑那个折子。似乎是要把本连根拔起的意思。我瞧着本国内,也是有顺有逆的,如此不分良莠,玉石俱焚。会不会过了一点儿?”

关卓凡说道:“圣母皇太后圣明。本国内,真正生了不利我中华之心的,只有一个长州藩。本的幕府,一向敬慕天朝,自开幕的德川家康以来,十四代将军,都对中国很恭敬的。”

事实未必尽如关卓凡所言。但扶幕灭长是既定的章程,中国现在还没有能力吃下整个本,对付本,只能一步步来;还有。如前文所言,列强也不会允许中国独吞本,像刘长佑那样激进,反倒会把事办砸。

他顿了一顿,说道:“臣以为,本国内,这‘顺’,便是幕府,这‘逆’,便是长州藩。咱们应该仿美利坚平叛故事,扶顺灭逆。”

慈禧点了点,说道:“这个‘幕府’,自然就是他们的政府,这个‘将军’,自然就是他们的首辅,只是……总觉得有点怪怪的。看你们的折子,本这个国家,似乎皇上呆在一个地方,幕府呆在另外一个地方,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君臣之间,不大和睦?”

这话问得犀利,关卓凡提醒自己,要小心回答。

他略略沉吟了一下,说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这是本的国体,一千几百年了,都是这个样子,也说不上和不和睦。不过,臣有一个小见识,本这个国家,自己如果太和睦了,就要对外生事。像现在这个样子,他们君管君的事,臣管臣的事,对咱们中国,是最好的。”

关卓凡的话,间接承认,本“君臣之间,不大和睦”,这个两宫皇太后都听懂了。就中国国家利益而言,确乎是关卓凡所说的道理;同时,她们也自然而然想到:自己“不和睦”,先生内,再招外侮,本如此,中国何尝不是?

两个,同时生出念:咱们君臣之间,可得一心一意!

慈禧说道:“咱们用兵,总要名正言顺。长州藩是本国内的叛逆,不知道本的这个‘天皇’,肯不肯向大清请兵?”

关卓凡心中暗赞:御姐确实聪明,从本君臣“不大和睦”,立即便想到本天皇是否能如幕府所愿,向中国借兵?

关卓凡说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一定肯的。本的孝明天皇,还是很明白事理的,晓得长州藩嚷嚷什么‘尊王’,不过是学曹,‘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之前,他下过一道讨伐长州藩的诏书,只是一征长州,斩未除根。现在长州的叛逆,回过气来,打败忠于朝廷的那一派,把持全藩,势大难制了。”

慈禧秀眉微蹙,说道:“这长州的叛逆,战力果真如此强悍?他不过一州之地,朝廷以一国敌一州,居然拿他们没办法,还得向外国借兵?”

关卓凡说道:“回圣母皇太后,长州藩的叛逆,和本的朝廷颇有不同。他们办洋务,以西法练兵,而本朝廷在这上面,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