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阻击点(2/2)

强,十三团每拿下一个阻击点,都要花上相当的力气和时间,付出一定的伤亡。

轩军前进的度大大减缓,时不时地就要停下来等。

后面的部队不晓得前面的形,等得烦了,怪话就出来了:“十三团什么吃的?行不行啊?不行的话,换别上啊,别在前面占着茅坑不拉屎!”

这么想的,包括第三师第九团——白团的团长贝克。

第三师被放到第二批出的位置,已经有在暗中嘀咕了:啥意思,功劳都给第四师吗?这算不算种族歧视?现在,四师十三团似乎久战不下,第九团的几个营长、连长,便跑到团长贝克那儿,鼓动他去找“老团长”施罗德,看看能不能把十三团的生意抢下来。

他们没叫贝克去找师长伊克桑,是因为这几位也不傻,知道师长是肯定不会和上面开这个的。

贝克本来也有点心痒痒的,于是真的找到了军团参谋长施罗德。他一边嚼着烟,一边大大咧咧地要施罗德向总司令进言,把第十三团换下来,换第九团上去。

英语中,没有“爵帅”这个词,洋兵们还是按照在美国时候的老习惯,称呼关卓凡为“总司令”;某些特殊的场合,就称呼关卓凡“亲王殿下”。

施罗德自然把贝克轰了回去。不过,作为军团的最高参谋员,的这种打法已经引起了施罗德的高度关注,在美国内战中,南北双方都很少采取这种打法,看来,松江军团遇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对手。

每一个阻击点都有其特殊,仗打完了,每一次战斗都值得好好总结一番,提炼经验规律,以备将来之用。

但是,施罗德也好,贝克也好,都不晓得阻击点中的的感受。

长州军进攻,已经不排成密集队形了,但好歹还有一条散兵线,而中国进攻,连这条“线”都没有。在长州眼中,中国稀疏散,蓝色的身影忽起忽伏,不但没有任何队形,亦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自己放枪,都不晓得往哪里放好?

中国向前进攻的时候,弓着身子;自己的枪放出去,中国便伏下身子,或者躲在什么树木土石之类的掩体的后面,怎么打都打不中!

说中国”吧,他们进攻的时候,明显还是在互相配合。比如,几个中国士兵要通过一个豁,一定有先进行火力压制,打得这个方向的长州兵抬不起来,等长州兵重新抬起来准备还击,望出去,几个中国士兵已经先后穿过了这个豁

总之,就是怎么打都拦不住这些个蓝色的身影!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