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谷口之战(2/2)

而那些蓝色的士兵,不但没有转身向后退去,反而将雪亮的刺刀上枪,嘴里高喊着“杀”,挺枪冲了上来。

黑色的和蓝色的,同时高高跃起,在半空中狠狠撞在一起,怒涛碎迸。

从谋袭长崎中国“后勤中转基地”开始,长州和中国已经纠缠了整一个月,现在,才算真正见到颜色。

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军队,对阵热兵器为主要兵器的军队,如八里桥之战前的清军,总有一种错觉,认为洋夷只擅海战,不擅6战;而6战呢,只擅远距离开枪放炮,如果近身搏,绝非我之对手。

一只脚刚刚跨进了近现代门槛的长州军,也残留着这种错觉。一旦和中国短兵相接,便狂喜不禁,以为大功告成。

后世无数抗剧,以及无数类抗剧,都在给观众灌输类似的观念。

完全在扯淡。

事实上,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受过严格的刺杀训练的近现代军队,即便搏,也绝非农业社会军队可以比拟。上了刺刀的步枪的“突刺”,是最有效的格斗动作,致敌死伤的概率,远远过抡大刀片子和挥舞红缨枪;而近现代军队士兵之间的相互配合,也远远过一旦陷搏便各自为战的农业社会军队。

轩军进行的连、排、班建制改革,使部队可在特殊况下,以非常小的单位组织起来,自行动作。十三团和长州军搅在一起,看似一片混,但十三团的建制根本没有被打,行动起来,有条不紊;真正了套各自为战的,是长州军。

长州军对新式步枪的运用,仅限于刚刚掌握了击技术,对“拼刺刀”,还相当生疏。训练既有限,也几乎从未在实战中运用过——和幕府打,基本上还没到“拼刺刀”的阶段,幕府军队就崩溃了。

许多武士出身的的官兵,都背着太刀,和中国短兵相接的时候,不少本能地扔掉步枪,拔出太刀。可惜,这不是在比武,有的长州军刚刚摆好架势,轩军士兵的刺刀就捅进了他的肚子。

所以,没有过太久,鹫飏岭上指挥作战的大村益次郎和山县有朋,就难以置信地看到,蓝和黑的界限渐渐重新明晰,接着,蓝推着黑,一步步向谷中移来。

山县有朋跳如雷,大吼:“把预备队派上去!”

大村益次郎面上肌微微抽动,说道:“预备队只有八百,济得什么事?这只是中国的前锋,他们的主力还在后面。”

就在这时,中国部队的东南方向,也即其右侧翼突然传来了激烈的枪声,山县有朋一愣,随即大喜过望:“是派到防府的福田侠平部,他们迂回到位了!”

*(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