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 监军(1/2)

关卓凡发现,当时的朝廷,对这种“大清特色mbo”,几乎没有抵抗的能力。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原因并不太复杂:洋务运动的早期,中央还保有对“洋务”的一定的控制力;到了后期,办洋务,愈来愈依靠李鸿章等地方督抚,最终,朝廷完全放弃了对洋务的主导权。南洋大臣、北洋大臣等葩之设,就是洋务的主导权,由中央转向地方的标志。

中央机枢,已经没有真正懂洋务的才,更加没有文祥这种不但通洋务,且脑清楚、自有主见、上位者不能移志的才。办洋务,上位者稀里糊涂地做着甩手掌柜,自然只能听任李鸿章、盛宣怀等上下其手,任意施为。

李、盛等玩儿的把戏,并不是都那么高明。船招商局收购旗昌公司,其中弊端,左宗棠、刘坤一等封疆大吏,都有所发觉,并上书攻讦。可是,李鸿章的自辩亦足眩耳目,朝廷难辨真假,纵有怀疑,也只能放在肚子里。

更重要的是,办洋务,少不得李鸿章,倚俾过,无法翻脸,所以,对李氏类似的攻讦,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宗室亲贵并未完全失去对地方督〖↖,抚鸠占鹊巢的警惕。德宗、慈禧先后升遐,溥仪继位,掌权的一班少年亲贵,终于要“拨反正”了。

先是弄出一个“皇族内阁”;接着,要收天下财权于中枢,还要清理北洋的财务——“收天下财权于中枢”固然是痴说梦,北洋的账。从李鸿章到袁世凯。数十年下来。那是天底下第一盘烂账、黑账,如何清得?

最后,载沣、载泽、载涛的兴愈发大了,居然要杀袁世凯。

这帮二货,不知今夕何夕,还以为此身尚在康、雍、乾之世!他们云里雾里做着清秋大梦,官僚资本已经下定决心,要更换“代言”了。

史鉴殷然。关卓凡想,我该怎么办呢?

怎样才能保证,我治下的“国有企业”,不重蹈原时空“内部控制”的覆辙呢?

关卓凡一个脑袋两只手,分身无术,不能自个儿去办企业。可是,他能用的,还是这个时代的,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原时空创办、经营、掌控“新式企业”的那拨——这拨。毕竟是这个时代最开通、最能的一批

譬如,关卓凡用之于开平矿务局的唐廷枢、船招商局的徐润、福建船政的伍廷芳、顾委会铁路的张荫恒。

容闳就更不必说了。已经成为他办理洋务的左膀右臂之一。

但是,说起观念、守,这个时代的,本时空较之于原时空,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

这个时代,“公仆”、“为民服务”之类的观念,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关卓凡已开始在轩军中培养类似的观念,也算是小有所成,但若说要心,那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这个金手指,一时半会儿的,关卓凡无论如何也开不出来。

现阶段,关卓凡能够保证轩军的战斗力以及对他本的忠诚,但是,轩军部一旦走出军营,放诸企业,关卓凡无法保证,他们不会在巨大的利益的诱惑下,变身为“内部”,行李鸿章、盛宣怀之事。

轩军的部,关卓凡自认是这个时代最符合工业化要求的才了,在“内部控制”问题上,尚无法真正信任,别的,就更加不必说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唐廷枢、徐润、伍廷芳、张荫恒,“廉”之一字,都不无可议之处。

但关卓凡还是得用他们,还是那句话——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开通、最能的一批

所以,不能仅仅因成事,国有企业,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符合近现代化企业治理标准的经营机制、监督机制。

关卓凡决定,从建立近现代财务制度手。

工业社会的经济活动,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农业社会。中国原有的财务制度,简单粗疏,标准不一,根本不足以应对工业化进程中愈来愈复杂的生产、贸易。原时空的洋务运动,企业效率畸低、管理混、漏百出,“内部”上下其手、无所顾忌,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近现代财务制度之设,收支盈亏,囊括无遗;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对企业控制成本、趋盈避亏之作用,十倍于中国旧有的“记账”;若有舞弊事,循迹按究,哪个环节、哪个经手出的状况,亦无所遁形。

单靠中国自己,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近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是不现实的。关卓凡认为,仿佛“西法练兵”,办企业,一样是需要洋“教官”的。

这才有“中美才互通计划”。

顾问中国企业财务,甚至直接掌握企业财务,则该企业一切机密尽为其悉。关系如此重大,“财务顾问”、“财务总监”的敏感和重要,不是普通技术员可比,除了能力、守之外,还需要得到中国政府的政治信任。这种政治信任,除了拥有“鲜血浇铸,磐石不移”之“邦谊”的美国,不做第二国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