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十九章 架空(2/2)

明白他的意思,总署设立于先,顾委会设立在后,所谓“重叠”,是说“顾委会”侵夺了“总署”的职权。

“他们他们的,”宝鋆嘟囔着,“咱们咱们的,井水不犯河水嘛……”

“佩蘅,”恭王苦笑说道,“不要再自欺欺了,怎么可能‘井水不犯河水’?”

“六爷说的对,”文祥说道,“总署下设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一看过去,确实是和‘顾委会’……‘重叠’得厉害。”

宝鋆不吭声了。

正如恭王所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之初衷,是办理“一切洋务和新政”,所辖事务极其广泛,下设的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并不可以简单的顾名思义。

好吧,“一看过去”,看看和“顾委会”之间,到底有哪些“重叠”?

英国,主办与英国、奥地利涉事务,兼办各通商及关税事务。

中、英合办中国海军,英国国会通过议案、返还圆明园器物,英国、美国合办北京博览馆,一系列重大事件次第发生,中、英往的重心,一步步由“恭系”转“关系”——具体来说,就是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转顾问委员会。

在对英涉上,总署“英国”的办事权,实事上已消失殆尽,已沦为一个仅负责传递公文的角色了。

对奥涉,也出现了类似的形。关卓凡出面调停普奥战争,既帮了奥地利一个大忙,又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几比肩法国皇帝拿仑三世,“关系”在对奥事务上的发言权,倏然大增。奥地利呢,也不傻,对华涉,也更愿意、甚至只愿意同关亲王以及关亲王的道了。

可是说,总署“英国”对外涉的权责,已基本被顾问委员会架空了。

再来看看“各通商”。

彼时,中国的各通商,分北、南两块,北由三通商大臣负责,南由五通商大臣负责,即后世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之滥觞。

需要指出的是,“三通商大臣”也好,“五通商大臣”也罢,名义上虽在总署之下,但是总署和他们,仅仅是一种“业务指导”的关系,架构、权责,彼此是平行的,总署对他们的影响力,其实是有限的。

彼时,五通商大臣较之三通商大臣,地位更加重要。这个位子,由两江总督兼任,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后,江督由赵景贤署理,五通商大臣的位子,自然也坐到了赵瘸子的底下,那是关卓凡的死忠,两江三省最重要的江苏,又是关卓凡起家之地,所以,南边的岸通商事务,总署根本不进手去。

至于三通商大臣,北京的官场,私下底都在流传一个说法:“上”对崇地山愈来愈不耐烦,这个位子,他恐怕坐不了过久了——这几乎已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唯一对此懵然不知的,大约就是崇地山本了。崇厚去职之后,北通商,很可能仿南的例,由直隶总督兼署三通商大臣。

果真如此,以曾涤生和关逸轩的眉来眼去,总署也不要指望能够手三通商的事了。

就剩下关税了。

顾问委员会的手,倒是没有伸到关税上面,问题是,总署的手,也伸不进去——中国的关税,都在英国手里捏着呢。英国过来的税款,该怎么花,总署说了也不算数,那是“上”和大军机们的事儿,就是各省督抚,也能上一脚,反倒是凌驾六部之上的总署,在关税事务上的角色,其实就是个打杂的。

“英国”本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五之中最重要的一个,现在,基本就剩个空架子了。

其余各呢?

法国主办与法国、荷兰、西班牙、西四国涉,兼办管理教民及招用华工事宜。

法、荷、西、四国,最重要的,自然是法国。对法涉事务,倒还没有像英国那样,转到“关系”手里,可是,大伙儿心知肚明:既然将来对法不免一战,此役又全然由轩邸主导,对法涉,由“恭系”转到“关系”,是迟早的事

不久之前,普奥相争之时,中国发表支持普鲁士的声明,法国署理公使博罗内替奥地利出,要求中国收回声明,他和总署涉,不得要领,恭王通过文祥,转告博罗内:此事由轩郡王主持,只有他才能给您“满意的答复”。

其时,某些事,端倪已露了。

*(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