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章 神机营(2/2)

因此,那个时候,两个就有了创办使用洋枪、洋炮的新式军队的念了。

辛酉政变之后,大权在握,恭王和文祥,立即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这就是机营了。

创办机营,秉持两条原则,第一,全用洋枪、洋炮;第二,从官到兵,全用旗

因此,如果仅仅是从武器装备上来说,机营才是晚清中国的第一支“新军”,轩军马的,都得往后排。

不过,枪炮之外,机营内部的架构和制度,和其他的旗营,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

所以,骨子里,机营依然是一支旧式军队。

不过,旧式军队不代表一定没有战斗力,全视乎领兵者如何管带了。

机营的兵员,从八旗原有的禁卫诸军中选出,包括前锋﹑护军﹑步军﹑火器﹑健锐诸营之锐,下辖马、步队25营,名义上,由彼时的议政王恭亲王亲领;“管理营务”者、即实际的负责,是文祥。

不论在原时空还是本时空,机营都是们茶余饭后的一个笑话,可是,大多数不晓得,创之初的机营,即文祥领军时期的机营,可不是后来的那副德行,还是颇有战斗力的。

同治元年秋,马贼喜峰,威胁东陵,文祥亲率机营往护东陵,并督诸军进剿。他带着机营,十数战皆捷,一路将马贼逐出关外,最后,在东三盟蒙古王公的协助下,大马贼于锦州东井子,擒斩三千有馀。

这次胜利,是“旗营”多少年没有过的大胜,对手还是素以彪悍飘忽著称的关外马贼,一时心振奋,两宫、恭王和文祥自己,都以为机营这条路子,是走对了。

然而,好景不长。

转折点就发生在醇王接手机营。

机营之所以会转给醇王“管理营务”,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醇王对机营垂涎已久,他自命“好武”、“知兵”,颇有意在军事上大大作为一番,禁卫诸军之中,机营最为亮眼,醇王老早就想摘这个桃子了,不止一次,在他六哥面前,明里暗里,讨要这个差使。

第二,醇王既有此意,文祥就顺水推舟了。

一方面,他作为恭王治国理政的最重要的助手,比恭王本还要忙,恨不得一天能有十三个时辰拿来用,“管理机营营务”,确实分身乏术;另外一方面,机营是最重要的一支禁军,为避嫌起见,文祥亦以为,这支武力,还是掌握在亲贵手中,彼此安心。

第三,慈禧有意栽培妹夫,恭王呢,无可无不可,反正醇王是自己的亲弟弟。另外,彼时,恭王对醇王,还抱有一定的幻想——说不定,咱们新觉罗家,今儿还真能出一个能带兵、会打仗的王爷呢!

于是,醇王“佩戴机营印钥”——这就不止于文祥的“管理营务”了,实际上是取代了恭王那个名义上管领机营的角色了。

好啦,机营开始热闹了。

禁卫诸军之中,机营的装备最为良,钱粮最为充足,又是皇上的亲叔叔管领,许多旗,包括许多落魄的闲散宗室,都把机营当做生发的好路子,纷纷来求醇王“收纳”。醇王呢,几乎来者不拒,机营的规模,迅速膨胀,从创之初的一万四千,扩到了三万余,涨了一倍不止。

这并非仅仅是醇王年轻好面子,却不过脸面,事实上,他是把机营作为发展、扩充自己的势力的一块“地盘”,以为招贤纳士,多多益善。

问题是,哪儿来的那么多“贤”?哪儿来的那么多“士”?

机营原先的一万四千兵员,说的好听,乃自八旗禁卫诸军“中选”,其实,彼时的禁卫诸军,如前锋﹑护军﹑步军﹑火器﹑健锐之流,都腐败不堪,能有几何锐?不过是矮子里拔高个,全靠文祥严格的管理、约束和训练,加上较为先进的兵器,才能够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文祥松开手,机营本来就是要“反弹”的,哪里还禁得住醇王新张罗进来的这一大帮子泥沙俱下?

最关键的是,醇王带兵的路数,较之文祥,完完全全的倒了个个儿。

*(未 完待续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