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时空交错,功过是非(2/2)

关卓凡可不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那种,他还是非常惜羽毛,看重自己身后名声滴。

所以,他要从那个“最毒、最坏”的位置上,后退一步,庶几,对自己代的过去,对伊代的过去,对历史,也代的过去。

以上是本时空,原时空呢?

我是说,原时空,慈禧的功过是非呢?

唉,这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题目,而且,也必定是要引起争议的。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一点应该确认:在慈禧“归政”,将权力正式移给德宗之时——当然,也不是百分百的权——她的声望和权威,达到了自辛酉年“垂帘听政”以来的顶峰,朝野中外,都目慈禧皇太后为“贤后”,为“英主”。

彼时的慈禧,在国的眼里,浑身上下,闪闪发光。

这块“贤后”、“英主”的招牌,里面没有任何水分,实在是由慈禧多年来治国理政的一系列辉煌成就打造而成的。

平定洪杨,将清朝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就不说了,说说之后发生的事儿吧。

之后,是“同治中兴”。

“同治中兴”不是虚美,不是“回光返照”,是实实在在的“中兴”,,财政,军事,外,中央的权威,政治的稳定,社会生产、生活的活跃和发展,以及遍地开花的新兴事物——不论从哪方面来看,都百分百符合“中兴”的标准。

太平天国运动,被后世史家定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类似规模的农民起义,或者直接毁灭王朝,或者,王朝虽然暂时逃过灭顶割喉之灾,但再也不能振作,一路断崖式下跌,名存而实亡。

秦、汉、唐、元、明……一一数去,概莫能外。

清朝是唯一的例外。

这,说明了什么呢?

今天,我们提及洋务运动,都会给其定一个“失败”的,不错,洋务运动最后确实是失败了,但是,它不是没有成功过,而且,这个成功,不是“个别”的、“局部”的,是“全面”的,这个成功,集中反应在收复新疆和对法战争两场战争的胜利上。

原时空收复新疆,面对的局面,远比本时空恶劣:阿古柏已经获得了英国的全面军援;同时,沙俄不但已经占领伊犁,兵锋更直乌鲁木齐。就是说,较之本时空,阿古柏在新疆的统治,更加稳固,实力更加强大——这也罢了,关键是,要收复新疆,就要冒和沙俄直接开片的巨大风险。

彼时,放弃新疆,已经是朝廷的主流意见,甚至可说是一边倒的——绝不仅仅是李鸿章的“海防派”的一家之言。在这种况下,慈禧、文祥,坚定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张,并且做了勒紧裤腰带、长期战争的准备。

平叛的过程中,西征大军虽然客地作战,但在军事上,对于获得了“英援”的阿古柏叛军,却拥有碾压的优势,差距之大,仿佛二鸦之时,英法军队对阵中国军队。

这支军队的表现,获得了列强的高度评价——其中评价最高的,竟认为左宗棠军队的战力,并不在欧洲军队之下;更令沙俄为忌惮——沙俄就在旁边儿盯着,西征大军的战力何如,老毛子大约比中国中央政府,还要更加清楚一些。

这是沙俄放弃伊犁的真正原因。伊犁的收复,时和后皆归美于曾纪泽,但是,关卓凡认为,真正的功臣,其实是虎视一旁的西征大军。

左宗棠的西征大军,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近代化军队,但已无限接近这一标准,而且,就士气和纪律而言,大约还在不少近代化军队之上。这是乾隆之后,中国步兵战力的最高峰。这样一支军队,如果放在甲午的朝鲜战场上,关卓凡以为,无论如何,不可能挡不住刚刚完成了近代化的本军队。

西征大军不是石缝里崩出来的,也不仅仅依赖左宗棠个的天才、意志和努力,它是彼时中国整体国力的产物,是彼时的中国气儿的集中体现——不错,中国确实有过一段自信心初步恢复、面貌掉向上的时期。

这个时期,涵括了即将到来的中法战争。

*(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