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政变(2/3)

的五体投地!——之前,就是俾斯麦首相,也在怀疑,这次政变,是不是真的能够成功?包括,普里姆是不是领导这次政变的最合适的选?谁也没有想到,政变不但成功了,还成功的如此净利落!”

初初的时候,关卓凡只是建议普鲁士,对伊莎贝拉二世的统治,表达若明若暗的不满,力图给法国造成一种普鲁士有意涉西班牙内政的印象,以达到激怒拿仑三世的目的;当普鲁士接受了这个思路后,关卓凡的建议升级了——脆,直接推翻伊莎贝拉二世,直接手西班牙的废立!

刚开始,就是俾斯麦和毛,也觉得关亲王的这个想法,未免过于激进了,但是,关卓凡最终还是说服了他们:就算失败了,又如何?一样可以激怒拿仑三世,而且,效果更好啊!

当然,政变如果失败了,和西班牙的关系,大约就要暂时僵住了,可是,如果能够打败法国,和西班牙的关系,僵还是不僵,又有什么所谓?到时候,还怕西班牙不主动凑过来“敦睦邦谊”?

推翻伊莎贝拉二世,中、普当然不能自己动手,只能暗地里支持西班牙的反对派;而这个“支持”,也不能由政府出面——哪怕是“暗地”里的。

最后,中、普商定,同西班牙反对派的一切接触、谈判,皆由花旗洋行负责;其后的“支持”——从资金到军火,也全部出自于花旗洋行。

普鲁士政府则为花旗洋行提供全额担保——这是中、普两国之间的事,或者说,是普鲁士政府和关亲王之间的事,相关易通过一份密约完成。

对于“支持”谁来遂行政变,中、普双方一度发生了分歧。

关卓凡认为,胡安.普里姆是不二之选;普方对此则颇为疑虑:普里姆确实是最坚定的反对派,可是,他的“纪录”不好啊!

普里姆先后发动过三次政变,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第三次,都失败了,成功的那一次,他并不是打的,只能算将之一;失败的那两次,他却都是主谋——可见,此的领导力有问题,找他来活,能行吗?

推荐弗朗西斯科.塞拉诺。

这一回,到关卓凡反对了。

关亲王说,塞拉诺确实是反对派中名望最高的一位,可是,他是个“温和反对派”,对于明刀明枪推翻自己的国王,既未必有这个兴趣,更未必有这个勇气,找他来活,是你去游说他,甚至去求他,他就算肯,也会吊起来卖,何况,更大的可能是,费了老鼻子劲儿之后,塞拉诺还是犹犹豫豫的,还是不肯揭竿而起。

普里姆就不同了,一定是一拍即合!

政变成功之后,拉塞拉诺进摄者团,甚至把他推上最高领导的位置供起来,都是可以的,但是政变本身,不能给他来领导。

至于“领导力”马的,我坚持认为,普里姆两次政变失败,不是因为领导力不足,而是因为腰包不够鼓,待他腰包鼓起来了,追随他的,自然就多了,“领导力”马的,自然也就上去了。

还有,之前普里姆的两次功亏一篑,多少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伊莎贝拉二世还没有烂到底儿,如今,火候到了!

对了,还有,一向支持伊莎贝拉二世的两位保守派将军,一个月之内,先后病逝,军队中保守派新的领军物还没有上位,保守派正处在青黄不接的时期,是最虚弱的时候,这个机会不抓住,待保守派缓过气儿来了,事就又麻烦了!

李福思在柏林和北京之间左右为难,但是他对关卓凡有一种本能的信任,摇摆了一之后,还是倒向了关卓凡这一边儿。

在关卓凡和李福思的坚持下,最后,柏林勉强接受了普里姆。

“伊莎贝拉二世呢?”

“正在流亡途中,”李福思说道,“应该还没有进法国——”

顿了顿,“普里姆的军队解除了马德里王宫卫队的武装之后,并没有立即进王宫内部,给伊莎贝拉二世的逃亡留下了足够的时间。”

“阿方索亲王和他母亲在一起?”

“是的。”

关卓凡点了点,“伊莎贝拉二世母子的身安全,必须得到保证,不然,摊子就没法子收拾了。”

略略一顿,沉吟着说道,“不过嘛——”

李福思十分醒目,“您是担心,西班牙的保守派,会以流亡在外的伊拉贝拉二世母子为号召,寻求复辟?”

“伊拉贝拉二世本,是不可能重登王位的,”关卓凡说道,“经此一役,保守派也必然明白,王经已民心尽失——不然,怎么会被普里姆轻轻松松就推了下去?对于保守派来说,伊拉贝拉二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顿了顿,“不过,阿方索亲王就两说了——据说,他的民望,大致还算过的去?”

“是,”李福思点了点,“再怎么说,也比他母亲好得多。”

“如果新国王摆不平西班牙的局,”关卓凡说道,“保守派大约就会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