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五世其昌(2/2)

慈安的脸儿,“刷”的一下就红了,嗫嚅了一下,不再吭声了。

慈禧说话了:“我记得,这个固始汗,替达赖打平了西藏之后,似乎并没有马上撤了出去?”

“太后圣明,”关卓凡说,“他哪里肯替白当差?他自个儿呆在喀则,叫大儿子驻守拉萨,分兵经略西藏各地。达赖喇嘛封他‘国师’、‘护教法王’,一切政务,皆出其门下;高官大员,亦全部由其任命,他成了全西藏地地道道的太上皇。”

顿了一顿,又说道:“自此,偌大一个西藏,其实是蒙古在管着。”

“就是说,达赖觐,能否成行,还要看这个固始汗的脸色了。”

“太后圣明,正是如此。”关卓凡说,“不过,这位固始汗,还算识大体的。顺治三年,就是和硕特部藏的第四年,固始汗合同厄鲁特蒙古各部首领二十二,联名奉表进贡,朝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率各部。”

“达赖觐之后,世祖章皇帝又敕封固始汗为……嗯,‘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他的‘固始汗’,从此才正经叫开来的。”

“这么说,这个固始汗,还是有向化之心的。不过,起初五世达赖喇嘛要顺治爷‘出边’,在归化城、代噶和他会面,这里边儿,会不会有固始汗的意思?”

关卓凡沉吟了一下,说道:“回太后,和硕特部是厄鲁特蒙古、即漠西蒙古四部之一,归化城、代噶,却是在漠南蒙古的地上。漠南蒙古、漠西蒙古,彼此自然也有渊源,不过,国初的时候,关联已经不太大了。彼时,和硕特部的势力,主要在青海、西藏,固始汗的手,伸不到归化城的。”

“嗯。”

“臣以为,在归化城、代噶‘觐见’,还是五世达赖喇嘛自个儿的意思蒙古笃信黄教,都是把达赖当做半来看的,一呼万应。在蒙古‘觐见’,达赖喇嘛几可同大清皇帝分庭抗礼,这是五世达赖打的自重身份的小算盘。”

慈禧点了点,说道:“那可不能如他的意!不然,没开好,以后的事儿,就麻烦多多了!”

“太后圣明!”

“五世达赖觐,到底是他进了北京,顺治爷到底没有‘出边’,这里边儿……有什么特别的缘故吗?”

“回太后,这个事儿,多亏了……洪承畴。”

“洪承畴”三字,自乾隆朝列《贰臣传》之后,政治上已经成了“敏感词”。不过,这个时候,君臣都只好装作不记得这茬事儿了。

“世祖章皇帝‘出边’会见五世达赖,”关卓凡说,“亲贵大员,大多是赞成的,都说‘上若亲往迎之,喀尔喀亦从之来归,大有裨益也;若请而不迎,恐于理未当。’当时,喀尔喀蒙古尚未效顺,为抚绥蒙古全境,这么做,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洪承畴上书,认为‘皇上为天下国家之主,不应往迎赖嘛’。”

*(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