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粉墙锦窗出画廊……出事了(2/2)

堂,亦可沿昆明湖东岸南下,不过,如前所述,颐和园的殿阁,集中于万寿山南麓,昆明湖东岸,重要的殿阁,只有文昌阁一处,而这肯定不是慈禧感兴趣的地方。

如果慈禧想去蓬莱岛什么的,坐船比传轿更加方便、舒爽,根本用不着兜个圈子,“借道”玉澜堂,沿东岸南下的。

同玉澜堂一样,乐寿堂也有自己的“私家码”——一出正门就是了,码还有个名目,叫做“水木自亲”。

就是说,慈禧“借道”玉澜堂的时候很少,慈安“借道”乐寿堂的时候,却是很多的——主要的“游观区”,在乐寿堂西边儿嘛。

“借道”,有两种“借”法。

一种是自玉澜堂和乐寿堂共有的那道垂花门——即玉澜堂“后庭”的西门、乐寿堂东跨院的东门——乐寿堂,横穿过整个乐寿堂,自其西跨院西门“邀月门”进“长廊”。

当然,自连通玉澜堂“后庭”西墙抄手游廊和乐寿堂东跨院南墙抄手游廊的角门,亦可乐寿堂,不过,以母后皇太后的身份,一般来说,不会走这个小门。

另一种“借”法,不乐寿堂,沿着湖边,靠着乐寿堂的南宫墙,一直走到乐寿堂西跨院的西墙根儿,然后右转,拾阶进“长廊”。

第一种“借”法,如果两宫皇太后一起行动,自然没有什么,可是,不可能总是“一起行动”啊,大多数的时候,大约还是自个儿玩儿自个儿的,这种形下,母后皇太后“借道”乐寿堂,是不是有点儿小尴尬呢?

那就第二种“借”法吧——天气好的时候,沿着湖边儿“遛弯儿”,也是一件很舒爽的事呀!

可是,如果天气不好呢?下雨、下雪、大毒呢?

呃……

所以,关卓凡决定,要替这条路加一个“棚子”。

于是,乐寿堂的南宫墙外,就多了一条“抄手游廊”。

慈禧自然不晓得,这条“抄手游廊”,其实是专为慈安修的,在她眼里,游廊的主体,既然在她的乐寿堂的地上,就是为她修的。

她是这样子理解的:乐寿堂虽也临水,不过是正面临水,在院内,视线为南宫墙所阻,比不得玉澜堂那般“亲水”,这条游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憾——站在廊内,无惧雨雪之侵,极目水天,不也是很惬意的一件事吗?

正想发表自己的意见,身后传来了急匆匆的脚步声,听着还还不止一个,大伙儿不由回过去,只见沿湖过道上,一个轩军近卫团的军官,领着一个蓝宝石顶子的官员,快步走来。

这个官员,两宫皇太后和皇帝都认得,军机处的“达拉密”——军机章京领班之一的徐用仪,他的本衔是太仆寺少卿,正四品,但赏戴三品顶戴,因此,顶子不是四品的青金石,而是三品的蓝宝石。

三个都转过了一个念:一定是有紧要公务了,不然,不至于在皇帝、皇夫奉两宫皇太后移跸的时候,军机章京领班亲自“追杀”到颐和园来。

轩军近卫团的军官举手行礼:“报告——军机处有紧要公务呈禀!”

说罢,让过一边。

徐用仪打下千儿去:“太仆寺少卿、领班军机章京臣徐用仪恭请两位皇太后和皇上圣安!”

慈安、慈禧和皇帝都留意到,徐用仪的手里,还捏着一封“禀帖”。

慈安点了点,“起来吧。”

然后,转向慈禧和皇帝,“湖边儿风大,妹妹,皇帝,咱们进院子里说话吧。”

慈禧和皇帝自然明白,这是“回避”的意思——两宫皇太后已经“撤帘”,皇帝名义上虽然“亲政”了,但奉懿旨“读书”,都不宜与闻政务。

慈禧很想看一眼关卓凡看过禀帖之后的表的变化,不过,慈安既这么说了,自然不能不答应,“好,咱们过去吧。”

关卓凡和徐用仪微微欠身,以示相送。

待两宫皇太后一行转进了玉澜堂“后庭”的抄手游廊,徐用仪上前一步,低声说道:“王爷,这是外务部送过来的——普鲁士那儿,出状况了!”

说罢,将“禀帖”递了过来。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