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2/3)

笑,继续说道:“待我逃出生天后,便回到紫槐林间休憩,也许是当时太过疲乏,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大概过了半天左右,我半梦半醒之间忽然听见一阵阵哀嚎之声,立时便被惊醒了。醒来后就发现,灾厄已至,从古冥矿脉洞中吹出一阵幽泉煞风,被吹中之人,不消片刻便身死道消,有些修为低的人甚至当场死亡,形俱灭,无渡轮回。当时在洞口前的数百人,几乎在十息内就已死绝,无人幸免于难。俗语有云,幽冥之下是黄泉,此风实乃死亡之风,称作幽泉,实至名归。此风只会在阴气极盛的地方形成,也即是太阴之地,这幽泉煞风从古冥矿脉中吹出,也是我推测那座聚阴阵恐怕设在洞深处最主要的原因。”

这时,多尔忽然出声,语气平平淡淡,“按你这么说,在场还有武宗境的强者,为什么他们死了,而你却活下来了?圆寂境,这样的修为,恐怕沾风即死吧。”

丁半仙似是很清楚多尔会这样问,当即便回道:“幽泉煞风席卷速度很快,即便当时我离洞口还有百余丈距离,但见到幽泉煞风出现的一瞬间,其便已逼近,很难及时的反应过来,作出对策,否则那些武者也不会就那样死了。不过,我虽是修士,但却是最纯正的修道之人,对付这些污秽之物,自然比及他人要得心应手一些,但还是因此受了一点轻伤。”

多尔盯着丁半仙,缓缓吐出两个字:“道士?”

“是的。”丁半仙坦然自若地回道,脸上除却带着几分兴许因忆起这场劫难所带来的苍白之外,并无什么异状。

修士修道,但道有无万大千,而道士素来以自身修道之法为道之正宗。此道是否为道之鼻祖,无人知晓。不过,当今世上,道士在修士中的比例是最高的,甚至超过半数。

道士要遵守的礼法颇多,如丁半仙这种称他人为兄弟,称自己为某某的,如若生活在那些律法极严的道门当中,一张嘴恐怕早已被那些个牛鼻子师长打得花开灿烂了。

像丁半仙这种带着俗世江湖气息的道士,还真不多见,他不说自己是个道士,没人会相信,即便是说了,相信的人也没多少。

多尔会相信?

俨然不会。

他也没点破,只是淡淡点了点头,示意丁半仙继续说下去。

见多尔并没有向自己细问是如何破除幽泉煞风的丁半仙,在这个时候,突然升起一种不妙的感觉,通过自己与多尔的短暂接触,他知道这种人断然不会轻易相信他人,可现在居然什么也没问,这不得不说十分地反常。

丁半仙并不愚笨,相反十分聪慧。老头子苦心钻研一辈子的那部《九玄鉴》残卷,到头来还是一知半解,不得要领,可丁半仙仅花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在《九玄鉴》的造诣上就已到达了老头子无法触及的高度。

旷世才,这就是老头子对丁半仙的评价。

丁半仙知道,眼下这种情势,接下来自己无论说什么,多尔都不会相信。逃走,似乎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略微思考后,丁半仙却并没有选择急着离开,因为他有把握,哪怕多尔突然动手,他也有信心在第一时间全身而退。

天才,总是那么自负。

作出这样的决定,丁半仙是希望多尔在听完自己接下来的话后,能知难而退。至于多尔是否仍会一意孤行,已不在他考虑范畴之内。

倘若多尔身死,这就是命。

这些年,他对《九玄鉴》的理解越来越深,渐渐知道,人其实自有定数,扭转不得。

深知多尔已不再信任自己的丁半仙说道:“家师曾言,魂不归返,十有九煞,枉死之人,凶恶煞。为防这些人的魂魄以后为祸他人,我便在那紫槐林中结穴招魂,引魂入尸,驱法封印,待阴差来接引。”

丁半仙叹了口气,窒了窒,又道:“数百人中,仅有不到百数魂魄还健全,其他人在幽泉之风下,早已魂飞魄散。其实,此地根本无穴可结,气风直下,通往地底,俱是煞脉凶格。其中风水复杂诡秘,如珍珑棋局,牵一发动全身,且其势如囚笼,遮天盖地,魂落此处,永世不得逃脱,直至消亡为止,此地阴差不入,也就无法接引。天地之势岂容我辈能改?但世事无绝对,天道无常亦有常,凡极凶之地必有生机一线,而那片紫槐林便是契机。紫槐,喜阴,有聚魂之能,特别是这些因此中大势而浑然天成的紫槐,更是可将之魂魄锁住,千年而不散,否则以我的道行,别说封魂入尸,就是招魂,也无法做到。葬尸入穴,倒不如说是葬尸入槐,那些坟墓只是个形式,他们真正的穴,实则是那些紫槐。遂也就不存在穴落于煞脉之上,于后人无利也无弊。倘若以后有人乱亡魂,必然会被此地大势所驱,不敢再而造次,可保千年安宁。而其契机,就在于四日后的头七,阴差接引之时。紫槐本就是一种灵媒,阴差无法自外界进入此地,但却可通过紫槐,进入此中,将其引入阴间。不过,也正因为紫槐锁魂之能,想挣脱这层枷锁,异常之难,几乎十不存一。但即便如此,还得看死者是否能咽得下那口怨气,接受接引,往生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