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节宣不宣战(2/3)

减,所有的火车,都集中在抢运北上的抗物资,以及南下的逃难国民,所以你部到徐州后,如果想尽快参战,很可能只有自己想办法北上。”

“这怎么可能?”范哈儿脑袋摇的像拨鼓。“第七军不算士兵,光是各种辐重物资,就得两个车皮来运。没有火车,难道还让我们的士兵去搬不成?”

有时候,一个因家的战略准备做的够不够,看看这些通运输上的事,就能看得出来。

二战中的德国,因为希特勒战前大修高速公路,而没有通运输的困扰,十成战力,能十成的发挥出来▲二战中的中国,仅仅依靠寥寥几条铁路大动脉,还不一定配备了充足的火车,在公路和水路不发达的地方,根本无法及时进行兵力调度。后来抗战中诸多不理因素中。这通不便,兵力调集困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津哺线明显不能将第七军及时调度到平津第一战场后,随后的讨论结果,还是决定将老范的部队留在华东战场。

实际上,老蒋对于范哈儿的第七军留下来,也很是高兴。

众所周知,老蒋很有主动开辟泓沪战场的意思,而这个时候,手上能动用的兵力越多,他最后取胜的把握,也就越大。之前想调范哈儿北上,是因为两此前达成的抗合作协议时,只说了”军北上抗,所以不好意思将他们强行留在华东战场≈在范哈儿自己都答铀。老蒋怎么还故意驱赶。

所以很自然的,军事委员会作出决定,让第七军暂时留在洁营地。暂定任务为协防守军,阻止军从长江登6袭击南京。

而至于接下来到底是会是什么安排,范哈儿早已经猜到,当然是参加泓沪抗战了。

不过这时候老蒋的国内派系协调和兵力调度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所以这战事还没提上程。

会议最后的决议是在8月4举行最高国防会议,商讨对作战问题。

即便到了现在,老蒋和国民政府。为了避免成为战由。还是决定不作出对正式宣战。因为宣战后,国际社会会对中两国实施禁运,本能够自给自足的生产武器枪炮,而中国大部分武器枪炮却需要进,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认为,禁运对中国绝对会是致命

击。

当然,老蒋在是不是对作战的事实上,还是很现实的,不宣战,也不等于我在打你的时候会留手。宣战了,也不一定等于我会拼了全国命和你死磕。只要战争胜利就可以,至于是不是宣战,那也完全要为战争能不能胜利为前提来考虑。

不过范哈儿,却是非常积极的想推动国民政府对宣战。

历史上,不管是中国的严格学者还是传统西方学者,基本很少提重庆国民政府对德意宣战一事。这并不是因为宣战不存在,而是宣战涉及的问题太多了。在严格的历史学家看来,出于对历史的负责,如果只提蒋介石对德意宣战,不提汪卫向英美宣战,未免会有隐瞒历史的倾向。西方不象中国强调“正统”而是注重“事实”政府不承认不代表历史学者不承认。就像法国维希政府仍旧在历史认定存在过一样,汪伪政权同样被西方学者认定存在,只是当时美英政府不予承认罢了。

可能他们看来,当时中国并不是只有一个。政府,而是有四个政府(名义上三个):重庆的蒋介石政府,延安的**政府,南京的汪卫政府,满州国的漆仪政府太平洋战争发后,一半中国(重庆、延安)加同盟国阵营反对德意,另一半中国(南京、满洲)加协约国阵营反对英美苏。两个敌对阵营的英美和德意,都收到了自称是“中国政府”发来的宣战书。可谓事一件。甚至在二次大战中,还没有一个国家向中国宣过战,这倒不是西方国家看不起中国。不屑与中国宣战,而是无法向中国宣战,英美不承认汪卫政府,怎么向汪卫政府宣战?德意不承认蒋介石政府,怎么向蒋介石政府宣战?所以中国没有收到一张来自他国的宣战书。

范哈儿当然不想让这样可笑的事发生,如果现在国民政府正式以中国的名义对宣战,以后肯定不存在两个中国互相宣战的问题。

而且一旦将宣战拖后,中国在很多事上就要陷于非常不利的地步∪如战犯的审判,国际法庭上只对战争期间的战争犯罪进行审判,因为中战争是叨年7月7开始的,所以,旺,年“九一八事变”时的屠杀事件就不予起诉。如果中国对本的正式宣战期是,呵,年。那么按照国际法”据,年前的屠杀事件就不予起诉。这样一来”叨年的南京大屠杀的凶犯岂不是无法追究了?估计还不的中国如此呢。

历史上国民政府的对宣战,最后只能采取了“兹特正式对宣战”的非正规模式,而不写“自中华民国某年某月某起,中国对某国立于战争地位”这一宣战书规范模式,正走出于宣战书的时间墟原因考虑。

范哈儿还非常明白,老蒋想要通过不宣战,来维持非正式战国的名号,以便从国籍上获得本国不能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