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节(2/7)
催促梁泗水:“赶快走,不要拖延。”
梁泗水流下眼泪,哭着说:“眼镜大哥,我从小来矿山,多亏你照顾我,我离不开你,我舍不得走!”
“离不开也得离!”大眼镜的态度异常强硬,仿佛训斥不愿上战场的士兵。看到梁泗水一脸委屈,他把眼镜摘下来,用手背抹把泪,动地对梁泗水说:“我们这些
都准备赴死,不会有活着出去的,赶快逃命吧!希望你记住我们,记住有个疼你的眼镜大哥,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你要回清河矿来看看。”
梁泗水去了鞍山,在钢铁厂当了天车工,一直到当兵那一年。
这期间,他几次回山东老家,把挣的工钱都给老娘。
梁泗水租住在一个房东的平房里,这家靠往外租房为生,有一个很大的四合院,院内都是出租的房间。
房东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
儿,
儿最小,也是青春年华。梁泗水在这家住得久,常常帮房东
些粗活和零活,
得
房东喜
,便把
儿许配给他。
内战期间,国民党来征兵,让房东在两个儿子中出一个上前线。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宽裕的环境中长大,又都娶妻生子,没一个敢去冒枪林弹雨。亲哥俩互相推,梁泗水出面解围,他顶替当了国民党中央军。中央军向北开跋,被八路军兜过来围剿,梁泗水还没来得及试枪,就改为
民解放军的编制。长官们投诚有功,比原来的官职还大,他的属下官职不改,梁泗水仍然是一个扛步枪的士兵。整编后的部队归四野,肃清残敌后开始南下,南下的
子不轻松,梁泗水的两脚满是泡。
梁泗水打过四平,围过沈阳,攻过锦州,一直随部队解放北平。他作战勇猛,敢于冲锋,怪的是没挨上一颗枪子儿,勋章没少得,却没有一块可以炫耀的疤痕。后来梁泗水总结作战经验,说往前冲是保存自己的最好方式。他的话对不对,除高智慧的批判者,和抓小尾的别有用心者去研究,当时的军事专家不考证。
北平和平解放后,四野进行休整,稍有空闲的梁泗水要回家探母,部队领导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给了半月的假期。
回家后的梁泗水看到一个农村姑娘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告诉他,这是给他娶的媳。梁泗水细打量,觉得这个村姑长得太土,脸蛋像永远长不开的花骨朵。
母亲说,寄回家的钱都没动,全用在给他娶媳上。这个姑娘爹妈死得早,跟哥嫂过活太艰辛,受不了嫂子气,愿意出嫁。经过媒
介绍,送过彩礼,明媒正娶进的家。母亲对儿媳很满意,夸她吃苦耐劳,夸她勤快节俭,夸她懂得孝顺。
梁泗水拿这个姑娘和鞍山的妻子相对比,村姑和城里的相差太悬殊。他不同意这门亲事,母亲不答应,说退亲不是梁家
能
出的事,好赖也得让他和媳
住在一起。
梁泗水看不上新媳,新媳
好象不往心里去,他合衣蜷在墙角,新媳
坐守孤灯,他趴在炕
儿睡觉,新媳
倚在炕稍合眼。半月的假期转眼就到,梁泗水要归队,新媳
把他送到村
。他往前走,新媳
在后面跟,他轰新媳
回去,新媳
一步三回
。梁泗水走出很远,回
望,望见新媳
蹲在地上哭。
赶到北平,他所在部队已经南下。如果梁泗水通过组织寻找,革命队伍不会扔下他,可他偏偏想到远在东北的妻子,又辗转到了鞍山。
鞍山解放,工阶级当家作主,没收买办资本,保护民族资本,也对一些资本家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一切都变了样,梁泗水丈母娘的房子分给劳苦大众,全家
不知下落。他向熟
和朋友打听,都说现在
糟糟,他丈母娘和他妻子都是资产阶级,死活不定,在这么大的城市里找到她们,跟大海捞针一样难。梁泗水无心留下来,回老家和新媳
过上了
子。他的平静
子刚过上一年,妻子和妻子姑姑寻地址找上门,见他重新成了家,妻子连
水都没喝就离开家门。梁泗水追出去解释,被母亲挡回来。妻子回
告诉他,他俩已经有了儿子。
梁泗水在家乡的土地上耕耘,却向往异乡的城市,和媳在一个枕
上睡觉,心里念叨鞍山的妻儿。又过了一年,他以外出做工挣钱为借
,又一次返回鞍山。
鞍山是新中国钢铁基地,翻身做主的工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它,到处飘扬着红旗,到处是劳动号子,他重新当上天车工,加
到轰轰烈烈的劳动之中。
梁泗水仍然打听妻子的下落,好心的工友都劝他,让他脱离地主资产阶级家庭,让他努力工作,图以后有个好前程。梁泗水不认可,说不能因妻子的成份不好而抛弃她。一位以前的老工友偷偷告诉他:“你妻子好象勾上了男,你找她也没用。”梁泗水说:“不管为啥事,我也要见她一面,因为是我对不起她。”
老工友显得无可奈何,慢慢地说:“她是不可能见你的!”
“!”这句
语是他儿时从大
嘴里学来的,多年不用,现在重捡起来,是觉得说出这样的
语能减轻心中的痛苦。说完“
”,梁泗水又加上句:“狗
的
孙就怨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