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节(1/7)
第九十四节
刘昭义当上忠于伟大领袖**的先进分子实属偶然。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各学校开展教学竞赛,老师们巡回听课。刘昭义初登讲台,面对众多教师,怯场中犯了结的老毛病,朗读伟大领袖**万岁、万万岁时,他在万字上打了结,足足结
出十几个万字。万岁没念好,刘昭义更着急,朗读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时,又结
出十几个健字。他知道在竞赛中砸了锅,挨批评是小事,最怕的是弄个政治大帽子扣在
上。
正在他惶恐不安时,学校接到通知,刘昭义成了忠于伟大领袖**的先进典型,其成绩源于多结出那几个万字和健字,刘昭义也由惊怕转为惊喜。
他胸带大红花,坐着胶拖拉机,走遍全县各学校。吃的是细粮,还不用出粮票,报告中还有热烈的掌声,足让刘昭义享受一阵子。事后,他做了一首打油诗,可见当时的兴奋心
:
万万万来健健健,
先天不足嘴纺线,
哪知因祸会得福,
游遍全县还管饭。
刘昭义只顾做报告,他的一摊子由于老师代管。于老师明显表露出病态,讲课力气不足,走路都显得困难,有几次晕倒在课堂上。同事们劝他去看病,他说没必要,同事们不理解,说他享受公费医疗待遇,有没有必要还是看看为好。其实于老师去过医院,医生说他的病只有靠静养来维持,根治的希望很小。于老师静养不了,他扔不下学生,舍不得讲台,罗老师一直牵挂他的心。
有的老师劝他在家休息,反正休病假也发工资。于老师笑着摇,摇得一些老师得到启发,说
民教师就应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于老师不再笑,或许是没有笑的力气,他的话很低哀:“我已经没多少热,别指望再发光了。”
于老师知道自己是要燃尽的蜡烛,恨不得将他全部知识都留给学生,他不懈地工作,对学生的要求也极其严格。说来也怪,在弄不清科学知识为那个阶级服务的背景下,在读书有用和读书无用的大争辩中,没有争论于老师的作法对与错。
黄岭小学改为中学,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学的课程由班级老师自己定。于老师从初中一年级讲起,只用半年时间就讲到初二数学课,他想再用一年半的时间授完全部初中课程,但他明白,上帝不会再给他那么长的时间。于老师想拼命,他在刘昭义做报告期间停了全部语文课,把所有时间都留给学生学数学。好心的老师规劝他,说语文课讲的都是毛著和领袖诗词,用语文压数学不会有错误,用数学挤语文,严重的政治责任不好承担。于老师不以为然,这个曾经因教学担负过政治责任的,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论堂而皇之地灌输给学生。而且宣扬,
与
之间的斗争,是在互相坑害中捞到好处,跟动物抢食差不多。只有科学知识,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使无产阶级正确认识自己,团结起来解放自己,
除迷信,揭穿谎言,过上美好生活。
对于这种不合时宜、甚至反动的思想言论,学校领导和贫宣队代表都表现得很漠然,都认为瘦麻杆折断只待旦夕,不加斗争也不会影响他走进坟墓。
于老师在走进坟墓之前已经走不到学校,不得已躺在土炕上“静养”,他还是静不下来,瞪着吓的大眼睛呼唤罗老师。罗老师没露面,他的学生来了。贾孝忠从事他的职业,是他的接班
,也是他的安慰。刘志来看他,斜眼里的眼泪掉在于老师无光的大眼珠子上,于老师的眼睛动了动,像
涸的河床出现了清泉。
刘强穿来皮夹克,是于老师送给他的,伴他走进寒冷的大兴安岭。他把它盖在于老师身上,于老师想抬起麻杆儿样的胳膊拥抱他,抬不动,刘强伏下贴在于老师的脸上,于老师嘴唇动了动,艰难地说完
生的最后一句话:“皮夹克,做为永久的纪念吧!”
于老师生前,村里不大敢接触他,死后,就不再顾及受他的熏染,孤单的坟前围满送葬的
。没
送花圈,
们送上黑土,坟培得挺高了,
们还不愿离去,他们把坟修理了又修理,在坟
压了一块带
根的土坯,像
膨胀的
。让
想像到,这个
瘦的男
身上流淌过不竭的
汁!
们离去后,刘喜还不走,手里拿着一本陈旧的数学书,是于老师的遗物。他站在坟西北,轻轻地翻书,每翻一下,他都怪笑一声,笑声大,很凄惨,飞过来的麻雀被惊走。
一个走过来,见有
,她不敢靠前,又不舍走开,在荒
中停下。后来觉得刘喜不是成年
,她慢慢靠前,走到坟的另一面,和刘喜相对。
发斑白,面色蜡黄,叼着烟,用报纸卷的,又粗又长,吸一
,吐出黄雾样的烟。她跪下身,把一束鲜花放在坟上,鲜花是她在野地里采的,也是黄色。她向坟上撒土,很疯癫,小土块儿砸到对面刘喜的书上,刘喜先离开。
学校放秋收假,刘喜回队里劳动,和一帮小半拉子一起活,孬老爷领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