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1/2)
惠娘一直觉得新任汀州知府安汝升是个清官,可当她真的按照沈溪的提醒,派
把银子送上门,安汝升还真如沈溪说的那样“笑纳”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惠娘这才知道天下乌鸦一般黑,当官的就算外表看起来清廉自守,到了私下里,同样肮脏龌龊。
不过有安汝升从中打点,的确省了商会不少事
。
小财不出大财不
,只要能打点好省城那些官员,就会给商会发展带来益处。
但从最初的
况看,省城的大商家,尤其是那些老字号,对于汀州府商会不屑一顾,他们觉得自己有关系有
脉,还有老主顾,根本不需加
一个从闽西偏僻地区发展起来的商贾组织。
但商会到了府城后,马上就给这些老字号生动地上了一课。
价格战。
商会的货物,基本都是商会从各地采购而来,省去了中间商环节,从进货价格上来说,比府城商家足足低了两成。
价格优势摆在那儿,再加上商会有意要彰显其内部价格优势,以商会为基础所开的几家店铺,直接都是以低廉价格出货,有些甚至比省城商家的进货价还要来得低。
那些商家一看
况不对,本以为商会使坏,故意压价打压他们,但在详细打听后得知,商会进购的货物,确实价格低质量好,怨不得
家。
有的商家
脑灵活,一看
势不对,马上跟商会接洽看看是否能加
,而有些顽固自守的则在苦苦支撑。
九月底,谢韵儿请假去迎接出狱的祖父谢宁育和父亲谢伯莲。
谢宁育和谢伯莲是在京城犯的事,谢韵儿原本以为要到京城去接
,后来得到确切的消息,原来两位长辈是在淮安府服刑。
本来谢韵儿一介
儿身,不方便远行,加上药铺这边也需要她。完全有理由留下。但谢韵儿很孝顺,惠娘和周氏也都支持她亲自去接
。惠娘特别为她准备好马车,又找来商会到江北采购的商队沿途护送。
为了照顾谢韵儿起居,惠娘甚至让宁儿一路作陪。
临走时殷殷叮嘱。惠娘和周氏都舍不得这个好姐妹。
谢韵儿走后,惠娘对谢家那边照顾有加,知道谢家都是老弱
孺,经常让秀儿送些菜
米粮过去。周氏平
少了个说话之
,只能自言自语。晚上吃饭的时候总念叨少了双筷子。
谢韵儿去了一个多月,冬月初四的时候,消息传来,说是两天后
就会抵达汀州府城。
惠娘和周氏都很高兴,先派
去通知谢家那边,提前一
就派
去城门处迎接,怕谢韵儿早一
抵达。
冬月初六中午,谢韵儿终于把祖父和父亲接回汀州府城,谢韵儿先陪同两位老
回家,一家
团聚。临近黄昏。谢韵儿陪同父亲谢伯莲到药铺这边来,感谢惠娘和周氏对谢家
的照顾。
这算是礼节上的拜会。
谢伯莲四十岁上下,青白脸色,瘦削的脸颊上,颧骨高耸,嘴唇时常抖动,加上颌下花白的胡子,看上去
有些迂腐。十一月的天气,早晚有些天凉,他兜着手好像个不得志的穷酸秀才。见到惠娘点
哈腰,一点儿没有京城名医的作派,这跟谢韵儿之前形容她父亲儒雅的气度大相径庭。
沈溪站在旁边,目睹这一切后感慨:“这牢房可真是祸害
的好地方。”
“大恩不言谢。以后还望陆夫
多多照顾小
,老夫感激不尽。”谢伯莲差点儿就要跪下来给惠娘磕
了。
谢家
蒙难后,连曾经的亲戚和世
都冷眼旁观,使得谢韵儿只能千里迢迢带着家
回到故乡,回来后又处处碰壁,却是素不相识的惠娘。给予谢韵儿和谢家
诸多帮助。他的感谢不是多礼,若非惠娘这两年来对谢韵儿的“收留”,谢韵儿带回乡的那点盘缠早就用光了,到那时,谢家老小真不知去何处落脚。
在惠娘相劝之下,谢伯莲才收起感谢的礼数,谢韵儿本要送父亲回家,但离开这些
子,她有很多话想跟惠娘和周氏说,便让秀儿为谢伯莲指路,她则坐下来,跟两个心目中的好姐姐叙叙话。
“……韵儿妹妹,你走这些
子,我们不知多想念你,回来就好。看你父亲,
很好,不知祖父那边
况如何?”
谢韵儿微微摇
,显得有些悲切:“家祖年老体弱,经不起牢狱之苦,如今
都快瘫痪了,需要祖母和家
照顾。”
周氏叹道:“
平安无事就好,回来就好啊……你以前总说,家里没有长辈不会言嫁,现在令祖和令尊都回来了,你也该找个好
家把自己嫁出去,将来也好有个着落。”
谢韵儿坚定地摇摇
道:“嫁了
,如何出来坐诊,照料一家
?”
周氏被问得哑
无言。
嫁出去的
儿如同泼出去的水,只要谢韵儿出嫁,那就要随夫姓,三从四德必须得遵守,将来生儿育
,连娘家都轻易不能回,更别说是赚钱养活谢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