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2/3)
所,是一处福建商
开设的茶楼,名叫闵生茶楼,闵通悯,意思是怜悯众生的意思,同时闵又通闽,意指福建
。自打景泰初年开始,这儿便成为福建
在京的一个重要联络点。
在商会概念还朦胧一片的时代,这种带有一定商会和同乡会
质的场所已经出现,而且发挥的联络沟通作用也是显而易见,至少福建
到京城,就算遭遇盗匪囊中羞涩,到这里也能得到一定庇护,会有
帮你想办法跟福建的家
取得联系。福建那边过来的信函。如果没有确切的收信地址,多半也是通过闵生茶楼转
。
沈溪和苏通来得早。茶楼里客
不多,多半都是福建举子,这些
年岁以三四十岁居多,家世普遍较好。
因为
年里福建乡试中,营私舞弊的
况非常严重,真正寒门弟子中举的就那么几个。而且这些
本该列于桂榜
几名。但张榜后他们最多吊榜尾,甚至有很多
悲惨落第。
沈溪则属于异类。
当然沈溪的家底也是相当丰厚的,福建省来京赶考的举
,许多都觉得沈溪是靠背后汀州商会的贿赂才有了去年乡试解元的功名,因此沈溪在得到很多同为纳贿中举士子的恭维之余,也遭到那些寒门举子的憎恶。
有些事沈溪没法解释,本来参加文会,目的是多结识一些朋友,至于这些朋友对他未来有什么帮助。那是其次的,主要还是为了承苏通的
。
苏通在联络这些事上,显得非常的积极和热
,沈溪实在推脱不过。
翰林院中的“翰林”。素来南直隶学子最多,其次就是北直隶顺天府,福建虽属于大明的教育大省,应往届中进士的不少,但留在翰林院的
却不多。这次文会,只请到两名翰林,一名是福建的。还有一名是湖广的。
这次过来的几名考生,也包括湖广、江西的举
,全部加起来有四五十
,齐聚一堂,茶楼二楼竟然显得有些拥挤。
但苏通等
游毕竟有限,使得邀请前来的
中,只有沈溪因为是一省解元名气有些大,而别的举
,基本都是各省乡试二十名开外的
物。他们的目标,就是认识一下两位翰林院的“翰林”。
在明朝,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其官吏官品虽低,却是清贵之选。内阁大臣必出自翰林官,也是不成文的规矩,官员未在翰林院供职过,就没资格成为内阁辅政大臣。如果翰林得以
阁参与机密,更是贵极
臣。
文会开始,跟以前当童生、秀才时参与的文会不同,举
的文会,尤其是举
在会试年举办的文会则更注重实用
。
所有
来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做文章,让翰林帮忙点评,分出优劣,再排定一下名次,更要作出预测,谁的文章达到中进士标准,谁距离中进士还有些距离。
两位翰林商量着出了题,沈溪和苏通这边拿起毛笔来写文章,苏通提了一嘴:“吴公子不太给面子,接受了请帖,
却没来。”
沈溪这才知道苏通还请了吴省瑜。
也难怪,吴省瑜心高气傲,又气不过在福建乡试中败北,既然知道沈溪要赴会,他怎会来参加
做一篇文章,就算是翰林觉得他作的好,但他比沈溪年长几岁,那是份属当然,没什么荣光,可若是翰林觉得他做得不好,那他是把脸送上去找
抽。
吴省瑜最佳的选择,当然是退避三舍。
众举
都在作文章时,旁边却有个另类,坐在那儿什么事都不做,一脸凶恶煞望着在场之
,就好像随时要吃
一样。
最开始别
只当他是随从或者护院,今天来的
多,众举
相互寒暄攀关系,就没去理会。可如今都低下
做文章时,旁边还坐着个凶恶的
物,有些好事的就想知道这
到底是什么来
。
做了举
,在地方上就是“老爷”,到京城来赶考多少都带着一些家仆和随从,但这些
却是没资格上楼来的。
众
中,就算家境不好的,也会得到一些士绅的“资助”,地方士绅想通过这些举
老爷“避税”,所以唯恐
结不及。
沈溪对于在场之
异样的目光全当没看到,只要王陵之按照他的吩咐,老老实实坐在一边什么都不说,那就是他追求的效果。
在场众举子虽然对王陵之坐在旁边有些不满,可到底
是沈溪和苏通带来的,要是一言不慎就有可能得罪两个,索
埋
做文章,来了个不闻不问。
就在茶楼二楼一片安静,只听到“刷刷”的下笔声时,外面街道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
扯着公鸭嗓子喊:“让开让开,否则撞死活该”
浓重的江南
音,伴随着马蹄“哒哒哒”的声音,却是一
骑着高
大马,就这么明目张胆在闹市中策马疾行,一路到了茶楼门
才停了下来。
沈溪正好坐在窗
位置,外面有热闹他自然会转
看看是怎么回事,正好那
抬起
来向上望。
二
对望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些许的疑色和戒备。
此时,刚才扯着公鸭嗓子大喊大叫的仆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