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八章 替阁老审奏本(第一更)(2/3)

拾好心到了谢大学士府上,谢迁已早一步回到家中……毕竟是五十出了,经过这两天的奔波忙碌整个显得异常疲累,坐在书房的书桌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沈溪,之前跟你待的差事,陛下另有安排,让高侍郎和王守仁先一步去北疆,你要等到月底佛郎机火炮铸好再走。”

谢迁上来便以通知的吻道。

沈溪没有把张延龄的事告之谢迁,因为他知道,以张氏兄弟如今的嚣张气焰,说出来于事无补反倒会招惹谢迁的怀疑。

沈溪问道:“北疆可是发生了什么要紧的事,如此赶着上路?”

谢迁笑了笑,摆摆手道:“有些事,暂且不能跟你明说,只需按照陛下的吩咐做事即可。你的任务不轻,把佛郎机火炮送去北疆后,需要留在那儿一段时间,把火炮的常保养维护以及练炮手的事做好,估摸到腊月前你就能回京了。”

十月底出发,腊月前回来,那此行不过就是一个月左右,沈溪想了想,这差事本身并不难,无非是派他护送佛郎机炮,再到边关做一点儿指导的工作……但为什么感觉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呢?

“这里有近年来北关各处的奏报,老夫没时间细看,你帮忙瞧一瞧,等回整理出脉络和重点……老夫要进宫一趟,你在这里看过后,自行离开便是。”

谢迁把茶几上的一个木匣子打开,里面有不少奏本,都是陕西、山西等地以及甘、凉、肃、西、宁夏、延绥、道岭、兴安、固原等卫镇常送到朝廷的奏报。

沈溪一脸回避之色:“谢阁部,以学生如今的身份,恐怕没资格看这些吧?”

谢迁没好气地说:“你只是替老夫参详一二,同时顺便让你明白一下如今北关的形势,别去了后回不来!”

“这些都是非加急的奏本,你且看无妨,是陛下待的……老夫如今老眼昏花,忙得不可开,只能劳烦你。但你不能拿回家去看,毕竟规矩摆在那儿……你记默下来,回家整理好后明一早送到我府上就是。”

沈溪一阵无语,感谢迁又给自己找事做,难道是看自己太闲了?

不过这好歹算得上是来自内阁大学士的赏识,弘治皇帝待让谢迁看奏本,让谢迁整理好后写一份上疏,现在由他来代笔,他现在做的,不就等于是提前体验一下内阁大学士所做的事

谢迁不允许沈溪把奏本拿回家,沈溪只能坐下来先看完再走。等谢迁离开,沈溪便把木匣里的奏本悉数拿出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一本本翻开来看。

说是普通的边关奏报,但军机毕竟是一国之重心,北部边疆各城塞和卫所申请经费维护城墙、修理器械,都会以奏本的方式上书朝廷,而大多数奏本基本都留中不发,因为弘治皇帝觉得,既然北关没什么战事,能省就省一点,别费国库的银钱。

就算实在不得不出钱,朝廷也只是出一小部分,大则由边疆自己筹措银子修缮加固城池,至于兵器,朝廷有几年没有给士兵更换过了,这些奏报中很多都提到兵器严重老化,将士的训练和战斗力不足……

弘治十一年前,大明北部边境的况稍微好一些,那时候有能力卓著的王越在,可弘治十一年后,边疆叫苦的奏本明显增多,朝廷对其采取了不管不问的态度。

沈溪代到弘治皇帝的视角……朱佑樘看到这些奏本,必然心烦意,看到开篇就知道后面说什么,这些一看就添堵的东西宁可放到一边。

或许正是鞑靼察觉大明对于北部边疆防御上的松懈,才会选择对大明开战,现在只是火筛一部马前来劫掠,火筛这一年的几次劫掠都大获成功,必然会惹来其他部族眼红,来年或许就是鞑靼倾巢而动,中原可能会陷一场更大的危机中。

“先生在吗?”

就在沈溪看得时,门传来谢丕的声音。

谢丕一脸笑容地走进书房,身后跟着个娇俏的小妮子,正是谢丕的长孙谢恒,“下通传说家里来了客,本想父亲这些年没在家里接待过谁,详问才知是先生到了……先生在看什么?”

这会儿沈溪已经把奏本看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本没看,不过大致的况他已了解,当即把奏本放下。

谢迁偷懒,把皇帝待下来的事编排给自己做,沈溪觉得这种事还是别让谢丕和谢恒知道为好,否则会影响他们对谢迁的崇敬。

“都是谢阁老待让我看的东西……朝廷的事,你就别过问了。”沈溪笑着回道。

谢丕听到是朝廷的公事,识趣地不再询问,倒是谢恒笑着道:“七哥,你跟我爷爷在朝廷里一起当官吗?”

谢丕瞪了谢恒一眼,小妮子乖乖住不言。

沈溪笑着点,道:“令祖乃是陛下信任的重臣,我不过是初官场的毛小子,没有可比。”

小妮子对于沈溪的坦诚回答很高兴,却怕谢丕赶她回内院,不再随便搭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