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四章 活靶子(2/3)
延缓鞑靼
前进,但由于挖得到处都是,工作量无比巨大,填平的事只能放到后面来做。如今攻城要紧,鞑靼
只能用攻城的梯子铺上去,然后再搭上木板,形成一座桥梁,鞑靼骑兵只能下马,牵着马过桥再上马,然后又下马、过桥,循环往复。
但由于
多势众,鞑靼兵马推进速度依然很快,短短一个时辰,便推进到靠近土木堡大约三里远的地方。
这个时候,鞑靼
终于遇到麻烦,沈溪安排掩埋的地雷相继被触发,形成一次又一次
炸,许多负责开路的明朝战俘被炸飞。
随着
炸的密度越来越大,鞑靼
感觉到了强烈的危机,进攻速度自然放缓下来。
此时朱烈已经率领民夫回城,上城楼跟沈溪复命,到了城
见到远处轰然炸开的火光,兴奋地说道:“大
,看来咱们的埋伏有效果啊!”
土木堡地势较高,站在城西城
上更是居高临下,沈溪手持望远镜,边看边说:“这只是开胃菜,大餐还没上呢。你还不能休息,带
去其他三个城门巡察,一定不能让鞑靼
从别的方向偷袭得手!”
沈溪判断鞑靼
进攻的主要方向在城西,但不代表鞑靼
不会从别的方向进行包抄作战。尤其当正面战场战事激烈时,鞑靼
很可能会采取绕后的方式,选择从别的方向打开土木堡防御的缺
。
如今明军总兵力只有八千,而鞑靼兵马仅保守估计就有六万,在兵马数量相差如此悬殊的
况下,防守方一旦采取侧重防御,就可能出现防守上的盲区,被鞑靼
抓住
绽一举攻
城中,导致前功尽弃。
朱烈领命后离去,此时城西战事仍旧在持续。
鞑靼
不断地用俘虏和牲畜趟路,继续小心翼翼往城墙下进发,此时地面上已是陷阱重重,被铁蒺藜扎到脚的战马和
比比皆是,地雷被触发后的
炸声此起彼伏,在夜空中被炸开的一瞬间,便会带走一片残肢断臂。
虽然黑火药制造的地雷的
炸威力相对一般,有许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对鞑靼兵马的心理影响还是很大的。
鞑靼兵马付出一定的伤亡后,终于杀到城外两里左右,此时地面上的堑壕已经是那种宽而
的战壕,同时地面上还有高矮不等的防御工事,就好像城墙从内向外延伸两里。
面对前方拒马后面的
坑,鞑靼
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此时匍匐在第一道战壕里的两百名火铳兵,站在木梯子上,向拒马后面的鞑靼
击。
“砰砰砰”
密集的火铳
击声响起,随着枪
发出一道道火光,鞑靼
一批批倒下。
在火铳兵
击的间隙,堑壕后面的
击岩体里,弓弩兵开始
箭,一道道利箭穿越夜空,落
鞑靼军队列中,惨叫声此起彼伏。
等鞑靼
推开拒马冲到战壕前,大明的火铳兵已经扛着梯子,顺着坑道撤离了战壕。
面对三米
的堑壕,鞑靼
茫然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城
以及部署在几道堑壕间的火佛朗机炮,开始发声。
“轰轰”
先是一声接着一声的闷响,紧接着在战壕外的区域,火光冲天而起,随着一枚枚炮弹炸开,被堑壕拦住的鞑靼
,顿时如同割麦子一般以片片栽倒。由于在狭小的地段拥挤太多
,每一枚炮弹都可以带走几十条生命,让被打懵了的鞑靼
感觉心里一寒。
这几年来,火炮对鞑靼
而言俨然一场又一场噩梦。
沈溪从弘治十三年开始,接连给鞑靼
上“军事课”,鞑靼最近兵败,都跟沈溪以及他引进的佛郎机炮有很大关系,鞑靼
这会儿听到火炮的响声,便会有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暗示,应该马上逃走,而不是奋勇上前。
随着一声声火炮响起,后续火炮声不绝于耳。
沈溪手
有大批佛郎机炮和炮弹,这要归功于鞑靼
“送货”上门,鞑靼
原本想利用明
的火炮来攻城,结果沈溪的“马雷战”令鞑靼
弃营而逃,这些佛郎机炮和炮弹,都落到了沈溪手里。
沈溪有了这批佛郎机炮助战,防守轻省了许多。
防御工事修筑到城外后,沈溪把各个方向都编好了序号,即便是晚上,只要告诉向哪个区域开炮,炮手便会按照相应的
击诸元调整炮
,炮火覆盖不再有盲区,鞑靼
想通过土木堡防御体系,必须要经过弹雨的洗礼。
明军出动了佛郎机炮,而鞑靼
面对守军又宽又
的战壕束手无策,不得不考虑撤兵的问题。
要知道鞑靼兵马在攻
张家
、宣府镇城和保安卫城后连续出兵,士兵们已经高度疲劳,如今又是夜战,他们对于地形极为陌生,只知道前面是一座孤城,自己还是从山下往山上仰攻,如今遇到火铳、弓弩和火炮的接踵攻击,冲在前面的鞑子兵死的死,伤的伤,损失非常惨重。
“鸣金收兵!”
亦思马因在获得前线急报后,马上下达后撤的命令。
其实不用亦思马因下令,前线的鞑靼兵早就开始溃逃,没
愿意留在明军的阵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