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五章 血战(下)(2/3)

报:“国师,城南被敌军反扑,城门得而复失,杀城中的四百多骑,无法突出重围,请国师派兵马增援!”

仗打到现在,差不多两个多时辰过去,鞑靼赖以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由始至终都没有发挥作用。

明军在城外的防御阵地,严重影响了骑兵的发挥,鞑靼几乎是用血之躯在推进,等察觉明军似乎有意识地放弃阵地后,各路鞑靼马怕麻烦,见明军不再抵抗,脆放弃逐段逐段战壕的夺取,而是直接用沙袋和原木填出一条道路来,又或者是用木板和梯子搭设桥梁,渡过堑壕。

近城池下方后鞑靼发现,即便只有眼前只有败不堪的城墙,他们还是无法做到一击而下,因为鞑靼兵马只能从填平或者是由木板和梯子搭建的狭窄通道通过,不能形成规模效应,更类似于添油战术,很多时候前方兵马已经杀到城下,后续部队相隔还有一两里。

……

……

土木堡内,沈溪正在城南城指挥战斗,他身边是厚厚的盾牌阵,鞑靼的箭矢不停从顶和身边飞过,即便将士们都感觉中军主帅的位置太过危险,强烈要求沈溪退到城墙下方躲避,但他依然咬牙坚持在一线。

“大,鞑子在城北用云梯攻城!”

“沈大,城西有鞑子杀城门,已被我军排枪击退!”

“大,城东鞑子弓箭太多,我军炮火受到压制……”

沈溪作为防守一方,又是遭遇四面攻城的状态,同时要应对不同方向得到的不同讯息而做出临场反应,如果有任何一环做得不够准确,那这一战明军很可能就会全军覆没。

根据不同的信息,沈溪处理的关键在于控制节奏。面对鞑靼不计损耗地进攻,为了保存实力,他不得不命令官兵暂时放弃城塞外围防御,将鞑靼吸引到更靠近城池的地方,如此一来,就算他手里只有八千马,但有防御工事和火器加持,也能给对方创造出数万兵马的损失。

“火炮继续轰击,无论炸到多少,先稳住城墙防御,一旦某段城墙失守,又或者鞑靼大批攻城中,官兵立即从城墙上撤回城内阵地,同时发蓝色烟火预警……”

四面城墙,沈溪设下十六个主要防御点,每边城墙都有四处,一旦城墙失守,就要发出蓝色烟火通知。

城外鞑靼兵马之所以进展顺利,在于前方明军官兵,此时全部躲进堑壕间隐蔽的藏兵。一旦发现信号,埋伏的马就会行动起来,将鞑靼后续兵马阻断,先用地雷以及震天雷发起突袭,再用弓箭和火铳进行,令鞑靼首尾不能相顾。

同时,由于敌我混杂在一起,进攻中的鞑靼军队占据多数,对方的火炮没办法再发威,相反明军则五所顾忌,只要向露在火光中的鞑靼击即可。

自战事开启到现在,已经有三个时辰,小小的土木堡处处都是火光,沈溪所能感觉到,到处都有鞑靼兵马,如果不是城中士兵并无撤退的路途,恐怕这会儿很多已当了逃兵。

“啊……”

就在沈溪略微失时,他身旁一名护卫兵被流矢中,箭矢直接他的脖颈中,直接倒了下去。

随即盾牌阵将小小的缺堵上,连盾牌兵心都带着震撼,毕竟死的就发生在他们身边,在他们亲眼目睹之下殒命。

鞑靼兵马从城南方向发动几进攻,察觉到明军的火炮攻势相当猛烈后,选择暂时撤兵。

之前的战事异常惨烈,杀进城里的四百多鞑靼骑兵先是遭遇陷阱和绊马索,后来又经受排枪洗礼,等跳下坑道时又踩上铁蒺藜,最终悉数毙命。

城南是土木堡防御的薄弱环节,沈溪上城,正是为了在兵马不足的况下振奋军心士气。

有沈溪在,明军奋勇杀敌,没有一名士兵退缩,正因为如此,加上四百火铳兵援军,总数仅为一千兵马,外加二十多门火炮,就成功阻挡鞑靼四五千兵马攻势。

“大,贼军撤去了!”

斥候将消息带给沈溪,但这一切其实沈溪通过望远镜已经看得清清楚楚。

城塞外火光遍地,同时为了吓阻敌军,不时有埋藏的地雷被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所以掌握敌军动向对沈溪来说并不存在困难。

沈溪沉声吩咐:“继续坚守,本官现在带去城北!”

之前城北方向奏报有云梯攻城,但那时是城南最危急的时候,他不得不留下来防守,如今城南战事暂且结束,他就要马不停蹄带着火铳兵去城北,继续指挥新一战事。

沈溪快步往城北而去,走的是城中的坑道,这些坑道的格局可以说完全熟记在他脑海中。

“大,城西鞑子有飞骑杀城内!”

沈溪还没走出几步,便听到剧烈的马蹄声传来,鞑靼的骑兵通过狭窄的过道来到城池下后,先整队集结,然后再从刚刚用冲撞车开的西城门,攻土木堡内。

沈溪厉声喝道:“鞑子骑兵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