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八章 托付(2/3)
他本有意让儿子跟他一起致仕,但想到谢丕风华正茂,便不忍心了,但他又怕自己致仕后刘瑾会专门针对谢丕,因此准备多
待几句。
“……父亲,难得今
这么高兴,君儿有数年未曾回府,未曾想她现在做了母亲,还那么古灵
怪,再看到侄孙
如此活泼懂事,实在让
高兴。”
谢丕没有谢迁那么多愁善感,沉浸在天伦之乐中不可自拔。
谢迁板起面孔:“以中,你
朝有些时
了,翰苑的差事做得如何?”
被父亲问及公事,谢丕涨红着脸道:“父亲大
,其实如今翰苑内无多少差事可做,陛下登基不久,尚未有太子,加上经筵
讲俱都停顿,
拟诏书之事也为阉党窃占,平时除了内书堂教书以及修撰《孝宗实录》外,实在没别的差事可做。”
“孩儿刚
翰苑,没多少资历,教书以及修撰之事均为前辈翰林所做,孩儿只是帮忙打个下手。”
谢迁听了儿子的话,有些恼火地喝问:“刘公公便刘公公,作何要称呼其为阉党?”
谢丕被父亲斥责,不由一怔,脱
而出:“父亲,如今翰苑中
皆如此称呼宫中结党之辈,如何称呼不得?”
谢迁横眉竖眼,他最担心的便是儿子被
推出来当作攻讦刘瑾的急先锋,不想让儿子被
利用,当下喝斥道:
“无论他
如何称呼,你需保持一颗平常心。记住,朝中谁当权,谁结党,与你一个小小的翰林没什么关系。”
“为父在朝多年,什么事没经历过?你若执意如此,便是跟自己的前途过意不去,丢官事小,丢掉
命和清白,祸及妻儿老小事大……听为父一句,小不忍则
大谋,处处小心谨慎,方是为官之道。”
谢丕被谢迁教训,满心不以为然,以他年轻
的心态,早就将刘瑾当作不共戴天的仇
。
平时翰林院里的同僚对刘瑾非议颇多,私下里说话,没
对刘瑾恭敬,因翰苑作为阁臣摇篮,身份清贵尊崇,这些翰林平时眼高于顶,看不起当权的宦官,就算刘瑾示好,也没多少
愿意站到阉党一边。
但刘瑾此时不对翰林院下手,不代表将来不会。
之前翰林院的官员同样下狱,连谢丕也被用刑,虽然只是挨了几鞭子,隔着衣裳没有伤筋动骨,从自那以后谢丕便对刘瑾怀恨在心,平时相称自然不会用敬语。
谢丕心想:“翰苑内流传父亲向刘瑾妥协,甚至拱手把朝事
给刘瑾,坐视阉党做大,难道这件事是真的?”
谢迁不知儿子正腹诽他,继续
待事项:“之厚过几
便会回京,他如今虽然是兵部尚书,地位尊贵,但我们到底是姻亲,以后难免会相互走动……你若是遇到什么麻烦事可以跟他商议。”
谢丕笑道:“这是自然,未曾想沈先生如此快便回京,以他不到二十岁之龄成为兵部尚书,可谓开历史先河……父亲大
为何看上去不是很高兴?沈先生回来后,父亲身边不是多了一名强有力的帮手么?”
“你懂什么?为父在内阁,他在六部任职,能一样吗?帮手?哼哼,谁帮谁还不一定呢。你只需要记住,以后你们在朝相互帮扶,为夫年岁已高,怕是在内阁没多少时
了,朝廷毕竟是你们年轻
的天下,
后行事最好稳重些,别总想跟当权的
邪之
斗,没你们好处!”
谢迁就差把话挑明,但始终顾忌自己的身份。
既然选择对刘瑾妥协,就不能在儿子面前表现出对阉党太过强烈的抵触心理,他想让儿子当一个保守中庸之
。
谢丕满心不赞同,但还是行礼:“孩儿谨记。”
谢迁最后说道:“之厚回来后,多半要忙兵部之事,你没什么事
少去打搅他,不过一旦刘公公对你有
托,或者试图拉拢你,甚至处处针对你,你便去找之厚,他会帮你……当初为父帮了他不少忙,这会儿到了他知恩图报的时候了。”
谢丕惊讶地问道:“父亲大
准备离开朝堂?”
谢迁顾左右而言他:“与你不相
之事休要过问,为父本想让之厚进
内阁,未曾想朝廷的水太
,宦官当权,让他进
内阁反倒施展不开手脚,不如留在兵部,至少有实权,就算刘公公想动他,也要好好掂量一番。”
“最后再
待你一句,之厚手握兵权,而你不过是一小小翰林,务必谨小慎微,万事三思而后行,将来为官之途就要靠你自己走了。”
……
……
居庸关,沈溪抵达这素有“北门锁钥”之称的京畿第一雄关,并没有马上回京城,而是驻足不前,留下来观察京城局势。
相比于大同或宣府城,沈溪在居庸关有一种安心感。这里的守将李频,跟沈溪属于旧相识,沈溪不用担心李频玩
谋诡计,而且居庸关距离京城不过一两
行程,只要有需要,可以立即快马赶回。
李频此番为迎接沈溪,煞费苦心。
知道沈溪如今已经是兵部尚书,李频觉得之前的投机取得丰硕回报,在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