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五章 仓促变招(3/3)

事过问不多,处置事完全靠个喜恶,加上原本内心就愿意相信刘瑾,因为他不愿对那些文官承认自己用失误。

加上刘瑾得到花妃的报后,反应及时,迅速把贪墨的银子用另一种方式呈奏朱厚照,为自己赢来转机。

朱厚照将信将疑,放下账册后偷瞄刘瑾,而刘瑾心理素质非常过硬,朱厚照从他色中根本看不出端倪。

“那你倒是劳苦功高了。”朱厚照皮笑不笑地说了一句。

刘瑾陪笑道:“能为陛下做事,老就算辛苦也值得……这件事本来老想给陛下一个惊喜,却怕陛下误会,所以连夜把银两清点好,再把具体况告知。”

朱厚照心里琢磨开了:“是否有可能被他知道风声,这才来跟我坦白有这笔银子?”

想到这里,朱厚照疑心病上来了,问道:“你说宣府地方,因为沈尚书施政不当以至于惹出民,才筹措这笔银子,这件事是否属实?”

刘瑾紧张起来,相比于银子的事,这件事更让他为难。毕竟这涉及欺君,关键是朱厚照已察觉事有异,还要继续扯谎,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但最后他还是一咬牙:“回陛下,民乃是地方官府所奏,老已派查证,不过在这之前,已经有更多的地方奏报可以佐证,老本来也想对陛下呈奏此事……”

刘瑾来此之前,仓促间让伪造宣大等处地方官奏报,为防止出现意外,刘瑾特意安排快马用八百里加急赶赴宣大地方,跟官员打好招呼,一定不能再被沈溪利用。

随即刘瑾自怀中将奏疏拿出,让太监把奏疏转呈朱厚照跟前。

如此一来,谢迁呈奏的奏疏,跟刘瑾所献奏疏形成强烈反差,让朱厚照一时间不知该信谁的。

平时朱厚照没心思看奏本,但现在他却把几份奏本都看过,看了落款的时间,他心中对刘瑾的怀疑减轻不少,抬起问道:“你不是说,这件事乃是宣府巡抚杨武呈奏的吗?为何不见他的上奏?”

刘瑾道:“回陛下,老只是转述地方奏疏罢了。对于此事,老尚未调查清楚,当时之所以跟陛下呈奏……也是因为陛下坚持要往宣府去,老心急之下才会……还请陛下恕罪。”

“那具体况究竟如何?”朱厚照喝问。

刘瑾把早就盘算好的说辞托出:“因叛是在靠近居庸关和紫荆关的地方发生,地方官府以加急呈奏京城,以至于宣府镇那边尚未收到消息,在那之后,宣府巡抚上奏仍未提及地方民……一直到前两天,宣府巡抚衙门才紧急上奏,说地方报传递上出现一定问题。”

被刘瑾这一说,朱厚照“哦”一声,有些回味过来。

朱厚照之前便对刘瑾虚报民之事抱谨慎怀疑的态度。

在朱厚照想来,刘瑾再混蛋,也不可能把一个错误犯那么多次,之前他已经因为这件事惩罚过刘瑾,所以当刘瑾说出理由,甚至拿出地方奏本作为“物证”,朱厚照更愿意相信刘瑾是被冤屈的。

朱厚照道:“你调查的况没错吧?不会到来,又跟朕说,地方上根本没民,是你凭空捏造的?”

刘瑾额见汗,可惜他现在只能将错就错,无法回了。

于是他硬着皮说道:“回陛下,老岂敢以地方民之事欺瞒陛下?但……老现在真不敢确保,毕竟全都是地方上奏禀,老只是……将所知告于陛下……陛下,您要相信老啊,老去调查这件事,相信很快便会有答案。”

若是刘瑾言之凿凿说没欺瞒,朱厚照反而会怀疑。

但现在刘瑾认怂,一边说没有欺瞒,一边却要说调查,朱厚照反而觉得刘瑾在这件事上谨小慎微,值得信任。

“嗯。”

朱厚照点道,“这件事一定要调查清楚才行……若地方上没有发生民,或者是民规模太小不至于大动戈,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朕才刚登基不久,不宜闹出太大的动静,毕竟朕的根基还不是那么牢靠!”

刘瑾心想:“你定下两年平原的国策,还嚷嚷着要亲自领兵,怎么就没考虑过根基不稳的问题?”

心里这么想,但他嘴上却很恭敬,道:“陛下,老这就去彻查,争取最短时间内给陛下答复。”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