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2/3)

张苑听到钱宁的名字就来气,因为他偷不成反蚀把米,若被看到脸上的掌印恐怕会被笑话,因此不打算在豹房久留,回府除了有高床暖枕,顺带还可以跟臧贤商议一下对策。

……

……

皇宫内苑,夜色渐,永寿宫内仍旧开着酒席。

与宴之很少,除张太后外,只有她两个弟弟,也即寿宁侯和建昌侯二,张太后想问询关于儿子的况,她的消息渠道不太通畅,再加上知道两个弟弟失势,所以请进宫来,想好好安慰一下。

张太后面前摆着烧猪、冷片羊尾、烧、炒豆芽和冬瓜汤等四菜一汤,菜基本没动过,此时正在喝茶。

寿宁侯和建昌侯面前的菜稍微多一些,同时摆有宫内御酒坊酿造的秋露白黄酒,总的来说还算比较俭朴。

自打弘治皇帝去世,张太后每当夜幕降临便会感到孤单寂寞,此时两个弟弟在身边,心里莫名有一丝慰籍。

“……姐姐,您说陛下现在都在豹房,根本就不回皇宫,这御苑内岂非没了主?”张延龄多喝几杯,突然说出一句在张太后听来大逆不道的话语。

张太后没好气地道:“不管陛下置身何处,他都是这紫禁城的主,大明天下的主,你这话传出去,怕是有大不敬的嫌疑。”

张鹤龄嗔怪地瞪了弟弟一眼,然后向张太后道:“太后娘娘请见谅,建昌侯的意思是说,是否规劝陛下早些还宫,在皇宫主持朝廷事务,如此才能立君威,让朝野对陛下慑服?”

张太后叹息道:“这不是你们这些做臣子的没尽到责任吗?其实哀家早就想规劝皇上,但皇上始终不来见哀家,连基本的早晚请安都给荒驰了……哀家也不知道为何会到今这地步。”

“还不是朝中有蛊惑圣心?”

张延龄不满地道,“尤其是沈之厚和谢于乔两个,他们根本就不把维护朝廷纲纪当回事,任妄为,也是他们的纵容才让陛下到现在都留在豹房,迟迟不归,这些必将记载于青史,承受千古骂名。”

张太后不由皱眉,这个弟弟简直就是个闺怨,对世俗存有极大的偏见。

张太后道:“不管是谁的责任,现在先说说你们的事……哀家已跟谢阁老打过招呼,谢阁老同意跟陛下上疏,让你们官复原职,京城戍卫,始终需要你们这样值得信赖的负责……哀家能为你们做的事不多,你们一定要珍惜。”

张延龄瞬间紧张起来,眼睛睁得大大的,连声问道:“姐姐跟谢于乔说了?他答应了吗?不会是敷衍姐姐您吧?谢于乔现在跟沈之厚斗得正欢,朝野谁不知道他亲手栽培的沈之厚把他的威风给抢了?”

张鹤龄先是瞪了弟弟一眼,这才接过话:“多谢太后相助,若是有机会再为朝廷效力,我兄弟二定不负先皇和陛下隆恩。”

张太后叹息道:“你们是皇亲国戚,皇儿的亲舅舅,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陛下并没治你们的罪,只是暂时赋闲在家……不过,若你们顺利回朝,一定要循规蹈矩,不得再胡作非为,如果再犯的话,休怪哀家不帮你们。”

张延龄听到这话,心中窃喜不已:“按照姐姐所言,这件事基本是十拿九稳,回去后就等着诏书到来……哼,沈之厚再折腾,不照样功亏一篑?如此一来,这次相当于没什么损失,等官复原职,看我怎么报复那些冷眼相向之。”

到二更时酒宴差不多结束,张太后要回寝殿休息,张氏兄弟在高凤引领下往宫门而去。

半道上张延龄借助酒劲开始设想今后的美好生:“……若咱们兄弟二可重掌京营,一定要把之前的损失捞回来,将沈之厚给予咱的加倍奉还!”

张鹤龄板着脸,低声喝斥:“怎么?你还要跟沈之厚斗?哼!你要自取灭亡,那是你自个儿的事,别拉着我陪葬。”

张延龄一愣:“大哥,你这是怎么了?难道还怕沈之厚那小子不成?他当时是怎么针对我兄弟,张家因此败,你忘了吗?难道就此善罢甘休?”

张鹤龄叹息道:“记得又如何?若你我兄弟能重回朝堂,一定要记住这是陛下法外开恩,而不是真的无辜……”

见张延龄张嘴要反驳,张鹤龄加大了声音,“若不是你胡作非为,也不至于会沦落至今这般田地……想当初咱兄弟执掌京营,就算有一些小劣迹,也不至于被朝中厌弃,而你……却仗势欺,幸好有姐姐为我等遮风挡雨,若有一太后不在了,谁能护得了你我?”

“真不想听大哥说这些,好像咱们做什么都是靠姐姐一样。”张延龄垂丧气地说道。

张鹤龄冷笑:“不靠太后你靠谁?靠你自己吗?你的学问能比得上那些靠科举上来的举,还是说你能带兵去前线杀敌?朝中勋贵,哪个不是战功累累?就算是世袭的勋贵,也要到战场上去历练,从先皇封爵开始,你我兄弟什么时候去过战场?”

“当初京师保卫战的时候……”

张延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