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九章 变被动为主动(2/3)

气冲冲看着丽妃,随即意识到得罪朱厚照身边一个与自己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非常危险,尤其丽妃还这么得宠。

张苑很不甘心,他本可闯进去,但稍微衡量后果后还是忍住了,愤怒地一甩袖,转身离开。

……

……

六月初三,延绥镇驻地榆林卫城三边总督衙门,总督王琼接见主管骑兵的延绥副总兵林恒。

林恒虽然是沈溪提拔,甚至跟沈溪有姻亲关系,但他跟沈溪的这层关系并不为所知,本身林恒在对鞑靼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他的晋升之路可说是一个靠功勋拔擢的典型例子,即便是对沈溪有意见的谢迁也没觉察沈溪的提拔有什么问题。

谢迁跟王琼商议后,决定把林恒找来,商议主动出击的问题。

王琼接见林恒,谢迁没有出面,躲在帘子后面,偷听王琼跟林恒的对话。

林恒对王琼的礼数周到,当初朱晖任三边总督时,林恒身为侍卫子要见总督不难,但现在他已经是陕西都指挥同知,战时为副总兵,要见总督反而不是什么易事,一切都源自于身份的变化,上下级间泾渭分明,几不可逾越。

林恒在军中声望很高,就在于他能力很强,统辖的又是大明最锐的一支队伍,由沈溪力主建立的枪骑兵队伍。

“……林副总兵,本官不跟你兜圈子。近延绥周边有鞑靼骑兵骚扰,屡次进犯边陲,劫掠,造成粮食和牲畜损失,本官在详细斟酌后,决定以你率领的马为先锋,出城跟鞑子战一场,你有什么意见?”

简单见礼后,王琼把目的说明。

林恒听到这消息,显得很激动:“大旦有驱驰,莫敢不从。”

王琼一抬手:“这次出兵非易事,鞑靼每次犯边马集结起来,少说有数百之众,鞑靼怕我们出兵拦击,在行军上小心翼翼,我军出击的话,必须要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如此才能振奋军心,为下一步大军出塞做好铺垫……此战断不容有失!”

林恒领命:“一切听凭大调遣。”

“嗯!”

王琼点,对林恒表现出的态度很满意,随即对林恒做出详细的安排,林恒一一应了下来。

林恒将率两千枪骑兵在城门等候,一旦鞑靼袭来,林恒领军从瓮城杀出,力争全歼来犯之敌。

之所以把兵马囤于瓮城,在于保险。要是林恒所部力战不支,鞑靼尾随败军涌进瓮城,也不至于就此杀进榆林卫城。

林恒离开后,谢迁从后堂出来。

王琼问道:“谢阁老,此番出击,是否要为后续出兵做好准备?以之前预算时间,沈尚书所部马应该快到黄河边了吧!”

谢迁沉思一会儿,才道:“沈之厚在何处,现在没能给出个准确的答案,何必去想那么久远的事?如果他能平安回来,这场战事到此结束,毕竟到现在为止陛下对九边都没有任何调遣,他能靠只身之力跟鞑靼战已属不易,还能奢望其他?”

王琼点,同意了谢迁的说法。

随即王琼问道:“那谢阁老为何要主张出兵?守在城内,似乎也无不可……”

谢迁抬看着王琼:“德华怎么会变得如此瞻前顾后?遇敌难道不应该主动出击谋取战果?老夫虽然不懂军事,但却知道此番进犯边塞的鞑靼兵马不多,老夫想让骑兵出去跟对方打一仗,振奋军心士气,如此你跟陛下上奏时也有话说……”

本来王琼还很迷糊,但谢迁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想不明白都难。

显然谢迁是觉得,在皇帝执意推行平定原国策的背景下,如今九边各地都没有取得寸功,回皇帝气恼之下一合计,在鞑靼袭击的况下,连个主动出兵的都没有,这种况太打击,大明颜面扫地不说,朱厚照自己恐怕也会失去进取心。

所以谢迁主张延绥出兵,打上几场胜仗振奋下军心士气。

也是谢迁亲自看过鞑靼骚扰力度,没太当回事,与其缩城塞内自损威名,不如让林恒率领的枪骑兵出去好好表现一下,以数的优势取得胜利,除了振奋军心,在皇帝和朝廷那边也有待。

王琼知道谢迁这层意思后,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他有话想说,但见谢迁态度,又被他硬生生咽了回去。

王琼心想:“谢阁老在高处见到鞑靼骑兵,觉得不过如此,才会如此自信派出马去作战,若真手,便会知道鞑靼到底有多厉害!可千万别出什么事才好!”

……

……

谢迁一直说自己不懂军事,但在他看来,纯属自谦,因为早在弘治朝他就挂兵部尚书衔,而且前几次大明对外战事的胜利,多少都有他的参与,所以谢迁理所当然觉得自己在军事上还是有造诣的。

可惜谢迁忽略了一件事,他取得的成绩完全建立在沈溪出谋划策的基础上,若论纸上谈兵,他才算一号物。

谢迁只会动嘴皮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