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瞎子】(1/2)

章太炎的遗体,覆盖着一面五色旗,静静躺在灵堂之中。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周赫煊带着家焚香鞠躬,走到汤国梨的跟前说:“汤先生,请节哀。”

汤国梨面露戚容,回礼道:“让明诚费心了。”

“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汤先生尽管吩咐。”周赫煊说。

汤国梨道:“亡夫只有两桩遗愿未了。一是安葬在杭州西湖南屏山,愿与张苍水为伴;二是驱除倭寇,再造我泱泱华夏。明诚若是想帮忙,那就好好抗吧。”

周赫煊正色道:“谨遵先生教诲。”

张苍水就是张煌言,明末抗清英雄。章太炎留下遗言,说要安葬在张苍水墓旁,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意志。

灵堂侧方有笔墨纸砚,周赫煊走过去拿起毛笔,挥毫写下挽联:高名仰北海,传经难忘郑公乡;遗志托南屏,谋国岂逊张阁学。

周赫煊写历史学术文章很在行,但诗词造诣欠佳,脆直接照搬了这幅几十年后的挽联。

“高名仰北海,传经难忘郑公乡。”这两句是把章太炎比作名士郑玄,称赞章太炎在民国的学术影响力。

“遗志托南屏,谋国岂逊张阁学。”这两句是把章太炎比作抗清英雄张苍水,称赞章太炎的一腔国热血。

汤国梨看到挽联,欣慰地说:“明诚有心了。”

钱玄同拉着周赫煊到花园里,低声道:“明诚,我们想要为老师申请国葬,还请明诚帮忙。”

“怎么帮?”周赫煊问。

“在申请书上签字即可。”钱玄同拿出一张纸。

周赫煊看了看,只见上边已有冯玉祥、张继、居正等的签名,他摇道:“申请国葬容易,想要安葬就难啰。”

历史上,章太炎是中华民国第六个被“国葬”的名,南京政府也装模作样的下达了“国葬令”。但那三万元国葬经费,直到寇打到苏州都不见影子,章太炎的遗体就这么躺了一年多,最后只能安葬在自家花园中。

还是一个本军佐,给章太炎用木立了墓碑,并制止军挖坟盗宝的行为。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周公的亲自过问下,终于依照章太炎的遗愿,将他的灵柩迁到西湖边上跟张苍水作伴。

南京国民政府在这一点上做得很过分,“国葬”之连块墓碑都没有,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之所以出现这种况,有两个原因:一是章太炎生前大骂常凯申,委员长是很不高兴的;二是章太炎死后,遗体上覆盖的不是青天白旗,而是五色旗。

周赫煊叹了叹气,在国葬申请书上写了自己的名字,说道:“还是早下葬吧,不要等什么国葬了。”

钱玄同摇道:“老师生平之贡献,应当国葬!”

周赫煊没有再说,带着妻儿默默离开。

回到旅店,周赫煊就开始写文章,一篇是骂宋哲元的,另一篇是骂胡适的。

旅店是那种传统的客栈,楼上为客房,楼下为饭店。

傍晚,一家坐了两桌。

周赫煊看着满桌饭菜毫无胃,感觉心里憋得慌,既因为眼下的局势,也因为章太炎的遭遇。

突然间,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传来,吚吚呜呜,催泪下。

周赫煊听到这熟悉的曲调,惊讶抬,朝店中四顾。

只见门不远处,坐着一对中年夫衣衫褴褛,手中握着一根小竹竿;男是个瞎子,身着长衫,背着一把琵琶,坐在板凳上拉奏二胡。

二泉映月!

曲声如泣如诉,让肝肠寸断。

一个食客听得不耐烦,猛拍桌子道:“拉的什么玩意儿!哭丧啊!”

瞎子立即停下来,说道:“客若是不喜欢,那就换一首雄壮的。”

“快换,快换!”食客连声喊道。

瞎子把二胡,取下背上的琵琶,激弹唱道:“起来,不愿做隶的们!把我们的血,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周赫煊听得目瞪呆,这瞎子居然把琵琶弹出了古典吉他的味道,再加上用手敲击面板,活脱脱一个搞出了乐队效果。

原来,瞎子阿炳,不仅只会拉二胡。

“好!”

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唱完,全场喝彩。

立即起身,抱着个竹篮讨赏钱。刚刚还在喝彩的食客,一个个专心吃饭,只有两扔出了几个铜板。

周赫煊将一张1元法币放进竹篮,说道:“我要听先前那首曲子。”

“谢谢先生!”

连连鞠躬,回到瞎子身边低声道:“客给了一块钱。”

瞎子立即抄起二胡,麻溜的演奏起来。这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