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闭门读书】(1/2)
1943年终于来临。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2月2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包括保卢斯元帅在内的九万德军被俘。
2月11
,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
2月18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
这年的春节刚过,大年初一那天,突然出现
食。全国范围内都能看到
偏食,东北地区甚至能看到
全食,不可避免的生出各种离传言。
其中最受国
追捧的说法,是
本即将败亡太阳就代表
本嘛。
周赫煊现在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明史研究上。他的求生欲还是很强的,老蒋这次显然动了真怒,若是到处
跑,周公馆门
的士兵肯定敢对他开枪。
但周赫煊并不后悔,
市中的所有
节都非随意编造,而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事实改编。大公报在河南共派有四名记者,发来的消息周赫煊都看了,触目惊心,让周赫煊不吐不快。
一月中旬,大公报刚刚复刊,就再度刊载了关于河南灾
的新闻。
这次写文章的是战地记者张高峰,他详细描述了河南灾民吃毒
、吃
柴、吃白泥的
况,并披露了汤恩伯在河南的丑恶行径。在文章结尾,张高峰还引用了中央社的电文内容:“豫省三十一年度之征实征购,虽在灾
严重之下,进行亦颇顺利。”并评论道:“据省田管处负责
谈:‘征购
形极为良好,各地
民均罄其所有,贡献国家。’这罄其所有四个字,实出诸血泪之笔。”
大公报总编王云笙也是个不怕事儿的,在这篇新闻后面写社评道:“河南的灾民卖田卖
甚至饿死,还照纳国课,为什么政府就不可以征发豪商巨富的资产,并限制一般富有者满不在乎的购买力呢?看重庆,念中原,实在令
感慨万千!”
于是乎,大公报又被停刊三
,记者张高峰更是被汤恩伯以“共党首领”的罪名逮捕。
周赫煊给老蒋打了几个电话请求放
,但无济于事。
直到数月之后,
军大举进攻中原,汤恩伯的部队溃不成军,张高峰才在混
中重获自由。
端木蕻良来到重庆,暂时住在周公馆,成了周赫煊的专职借员。
周赫煊既然要研究明史,以他自己的藏肯定不够用,必须多方查找史料才行。抄很好抄,但到了周赫煊的地位,越是抄就越要谨慎。
明朝那些事儿是不可能抄的,笔调太轻佻,而且主观色彩太浓郁。这本只适合做历史科普文,把它当成史学专著是要惹
笑话的。民国时期已经有
搞历史科普了,而且极为成功,那就是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连太祖读了都对其大加赞誉。
那么就只剩下万历十五年了。
此一经问世,便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在中国更是成为无数学者、作家、官员、企业家的案
必备籍。电视剧
民的名义里边,高育良办公室架上就摆着一本万历十五年,高小凤也因读过万历十五年而受到高育良喜
。
但是,万历十五年虽然属于史著经典,但依旧有着难以掩饰的缺点。
原作者黄仁宇在写时非常认真,引用了各种史料。可惜这些史料的引用却不严肃,他只使用符合自己观点的史料,对不符合自己观点的史料一概摒弃,甚至掐
去尾、歪曲裁剪。
比如对李贽的表述,黄仁宇先生把李贽评价海瑞的原话反着理解,对李贽赞扬寡
守节的态度故意歪曲,对李贽评价蔡文姬的观点和李贽的哲学思想断章取义。
一般读者可能并不在意,但专业
士肯定要找茬。即便没
说什么,但只要周赫煊原封不动的抄出来,必然会误导读者对历史的理解。
好在重庆的图馆很多,国立中央图馆、国立北平图馆、国立编译图馆、中央大学图馆、复旦大学图馆等都内迁来了。周赫煊每个星期让端木蕻良帮自己借几份资料,然后窝在周公馆慢慢研究,并思考着对万历十五年的修改。
此时周赫煊桌上摆着两本,分别是谢国桢的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和容肇祖的明代思想史。他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读了,多亏了老蒋的变相软禁,把周赫煊身上的浮躁消得一
二净。
民国时期对明史的研究,30年代之前尚处于迷茫摸索阶段,但已经开始对明代的城市生活、党社运动、学术思想和对外政策进行研究了。到了30年代之后,明史研究开始跟马克思主义、西方新史学理论相结合,
探讨明朝的政权结构、阶级变动、赋税制度、工农经济等内容。
说句不要脸的话,如今的明史研究专家,至少有三分之一属于周氏门徒,这些
的治史方法都是跟周赫煊学的。
春节期间见到周赫煊那篇讨论沈万三的论文,无数明史学专家欢欣鼓舞,因为周先生终于也开始研究明史了。
同样也得益于这些明史专家的研究,周赫煊现在找资料非常轻松,不断对万历十五年进行调整修改,但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