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3/3)
佛渡有缘。大师,那么无缘
就不渡了吗?这样的话从何去谈普度众生呢?”
他却依然淡淡地在微笑,“施主还说不懂禅理。这个问题就提得很好啊。佛是慈悲的,他愿用自己的慈悲心度化众生,但有一个问题存在,佛不能替众生去做任何事,佛只能把真理毫无保留地平等地告诉每一位众生,关键要看众生去不去做,如果众生与佛无缘,不听不信佛理,佛也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说佛度有缘,其实真正的度不是佛度,而是应用佛理来自度。佛愿普渡众生,但还要看众生是否愿意得度。”
他说了这么大一段话,我听得糊里糊涂的,不过他最后的一句话我可是听明白了的,顿时知道自己理解上确实有失偏颇。不过我不想和他探讨所谓的禅理,因为我发现他刚才的话又把我拉到了禅理上面来了,顿时想起了那位警察,于是心里想道:看来这位老方丈也很寂寞,今天好不容易逮住了我,不但收了我的钱,而且还想过说话的瘾。
“方丈大师,您能不能让那位大师和我见一面呢?”我依然直奔主题。
“施主心浮气躁,太过现实。难怪做事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啊。可叹,可悲。哎!说说吧,你所说的那位大师是何模样?”他叹息着问我道。
我急忙把孙露露母亲描述的那段话向他复述了一遍。
他顿时沉思起来,一会儿后才说道:“敝寺好像是有这么一位僧,不过他可不是什么大师,也就是一位扫地僧
罢了。”
我忽然想起金庸《天龙八部》小说里面那位扫地僧来,要知道,那位僧
可是
藏不露、默默无闻的真正高僧呢。于是我笑着说道:“方丈大师,贵寺藏龙卧虎,说不一定他是
藏不露也难说呢。”
他顿时笑了起来,“施主可能是武侠小说看多了吧?你说的那位僧就是一个讨饭的,前不久才被敝寺收留下来的。他胡说八道一番施主的那位长辈就相信了?”
我心里很是诧异,不过并不想因此放过这次机会,于是急忙地道:“方丈大师,您让我见见他吧。”
他摇道:“施主来晚了,他前几天就私自离开了敝寺了。因为贫僧发现他在寺里面招摇撞骗,于是狠狠地责骂了他一顿,所以他才羞惭离去了。”
“可是,据我那位长辈讲,他说的可是非常的准确的。”我更加诧异了,而且心里不大相信他的话。
“出家不打诳语。施主不相信的话贫僧也没有办法。”他摇
说。
我顿时怔住了,“方丈大师既然这样说,我当然相信了。那么,我就不再打搅方丈大师了。我今天来这里影响了方丈大师的清修,甚为歉意。告辞了。”
“贫僧送施主一句话。”他却说道。
我急忙地道:“您说。”
“事事有因才有果,这因果看似简单,但却不是常可以看得那么清楚的。所以,请施主千万不要轻信那些江湖上的算命之言。施主是医生,就更应该明白世事无常的道理。”他说道。
我顿时笑了起来,“这样说来的话,因果岂不是虚幻之词了吗?”
“非也!”他即刻严肃地道,“佛在《首楞严经》里把回的原因说了出来: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意思是说,你欠我的命,将来就得还命;我欠你的债,将来也得还债。众生就这样生生世世,无量劫中,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
回不休。每次欠的,要对方还的时候,一定会多要一点,多要的那一点点,等于又欠了,就这样永无休止地酬偿业报。明白这个真相,就不敢再造恶业,避免将来受恶报。施主是医生,那你应该知道,尽管每个
痛的原因有所不同,但
痛肯定是有原因的,绝对不可能有无缘无故的
痛。任何
,不论患何种疾病,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先天
疾病也是有原因的。你说是不是这样?通俗点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叫因果报应。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我心里不禁在笑,因为我觉得他说来半天还是没有把问题说清楚。其实这也不怪他,要知道佛教的回理论是很难找到现实依据的,说到底所谓的因果也好,
回也罢,那仅仅只是一种宗教理论罢了。
所以,我不想再和他说下去了,于是顾不得什么礼节就直接站了起来,“方丈大师,下次我再到这里来和您谈论禅理吧。苦禅寺,这名字取得好啊,在这样一处并不僻静的地方参禅的话,可是要付出更多了辛劳的。对了,请问贵寺的牌匾是一位杀戮半生后向佛的所书吗?”
本来我只是随便问问,想以此减缓我刚才不礼貌,但是却没有想到我的话说出来了之后竟然让他错愕不已,双眼即刻向我出了两道
光。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查找本书最新更新!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医道官途:
产科”查找本书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