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2/6)

他只是沛县一个主管县境内各个乡亭的小官,大略相当于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级的人事局长吧。那时候刘邦因为犯罪躲藏在山上,结果萧何的一个属下来向他汇报刘邦的踪影,萧何就对那人说:我知道了。这件事情你可不能讲出去啊。随即就打发了那人走了。这时候萧何身边的另一个下属就提醒他:你怎么不给这个人一笔钱让他封口啊?萧何说:他是我的下属,我要让他知道一点,那就是我的话他必须遵守,这才是他应该做的。假如我今天给他一笔钱,他肯定不会去外边乱讲了,但如果别人给他更多的钱呢?那他就很可能会马上出卖我。所以,钱是解决不了这样的事情的,反而还会坏事。呵呵!冯笑,你刚才的话与我的这个故事还真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

我苦笑着说:“我哪里有那样的水平啊。德茂,你的知识面比我广多了。我很佩服你。”

丁香在旁边笑着说道:“冯笑,德茂,你们别这样互相奉承好不好?我怎么觉得这么假呢?冯笑,德茂有事情要和你说,你们找个地方好好谈谈吧。”

父亲看着我们笑道:“你们去楼上谈吧。我看看书。”

我这才对康德茂说道:“走吧,我们去书房。”到了书房后我重新给他泡了一杯茶,但是却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去对他说,而他也在沉默,虽然我明明知道是他找我有事情,但是此刻我却不便于去问他,因为假如现在我问他“你找我什么事情?”的话,这就显得我太居高临下了。

不过我们之间的这种沉默只有很短的时间,因为他忽然说话了,“冯笑,你知道我刚才为什么在你面前讲萧何的故事吗?”

我心里顿时一动,不过却依然觉得有些疑惑,“哦?我还以为你是随便说说的呢。那请你告诉我吧,你怎么忽然就想起这个人的故事来了呢?”

他笑了笑,“冯笑,你对萧何这个人的事情知道多少?”

我摇头道:“我只知道他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还知道那什么‘成也萧何败萧何’的说法。德茂,你误会我了,我可真的不是想要对你不利啊。这一点我已经对你解释过几次了,难道你还不相信我?既然我们是老同学,那我对你说一句可能你不想听的话吧:我觉得吧,你还是应该多想想你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才是。《纯文字首发》你说呢?”

他叹息道:“我知道我以前很多对方做得不对,包括那天晚上我对你说的那些话。冯笑,对不起,那天是我心情不好,现在我向你道歉。我们不说这个了,我给你讲讲萧何这个人吧。”

我沉默不语。

于是,他开始给我讲萧何这个人——

萧何是汉朝初年的丞相。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首。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泗水沛县人,也就是现今的江苏沛县。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刘邦去世后,继续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但是他也帮助吕后,错杀韩信.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这显然在他光辉的一生中无疑是个败笔~!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其实名人并不比我们的境界高多少,只是做了一些一般人不能做的事罢了,也正因为如此,也就足够了.

第一我要说的是萧何之识。识,也就是见识,眼光。有见识,有眼光,也就能品评,会鉴赏。中国人推崇这种才能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风尘侠妓巨眼识英雄”等等,便是这种传统的典型范例。魏晋时期一度盛行的所谓“人物品藻”的潮流,不过是这种文化传统的流风遗韵罢了。中国古人认为,人生在世,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须懂得欣赏。鉴赏,而不是判断;享受,而不是思考——这是中国人深蒂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欣赏的对象包括自然、文物、艺术,也包括各种人物。而一个豪杰之士,所鉴赏的对象就不是一般的人物,而是凤毛麟角般的天才或英雄。对于这种天才或英雄,不要着眼他的现在,而要展望他的未来;不是盯住他的现实性,而是瞄准他的可能性

说起萧何所赏识的天才或英雄,我们当然首先想起韩信。韩信墓有一幅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漂母”赐饭,保存了韩信的生命,吕后设计,断送了韩信的生命,所以说“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