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8(1/2)
下午三点多钟,宋依依想着去买些狗不理包子,给师父带回去,明天早上用蒸锅热热,就可以配着白粥,当早饭吃。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庄墨象开着车,直接到了山东路上的狗不理包子老店。
即使不是饭点,这里的食客也不少,听着说话的
音,有不少是外地
。
宋依依点了需要打包的猪
包、三鲜包、
皮包,和庄墨象坐在大堂等位的椅子上。
排在他们前面的,是一对笑容满面的老夫妻。
老
非常开朗,主动与庄墨象和宋依依,这俩年轻
,攀谈着。
他说,自己在津市南开上的大学,后来就回了大西北的家乡。如今,他年满六十岁,光荣地退了休。他老伴早他三年退的休。
这次,他们故地重游,先去看了夫妻二
曾经,共同的大学校园,然后来狗不理吃包子。
等到明天,就去看海、看曲艺表演,然后吃八大碗
宋依依不知为何,这一世特别喜欢听,有经历的老
家,讲他们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喜欢看他们老当益壮,仍旧乐观向上的样子!
可能因为上一世,无论是父母,还是她自己,都没有平安终老吧。
老
的老伴,本来想着制止老伴,因为故地重游,一直兴奋的言行。毕竟现在的年轻
,都不喜欢听老年
唠叨。
但没想到,眼前的男青年虽然没有说话,但面上却没有不耐,而
青年则是满眼的兴致,不时地接上一二句,竟然是一老一少的陌生
,相谈甚欢。
老
非常高兴,给宋依依讲起了,狗不理包子名字的由来:“在清咸丰年间,冀省武清县杨村,也就是现在的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
,名叫高贵友。”
“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
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
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就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
“他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
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俱全,引得十里百里的
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
“由于来吃他包子的
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
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
。”
“久而久之,
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
讲完了故事,这对老夫妻也排到了位置,临去饭桌前,老
还热
地说道:“你们俩以后要是有时间,我建议你们去银市看一看。”
“那里是塞上江南,可以看到大漠风光、滔滔黄河,还有历史古城、贺兰山和沙湖,很美的!”
宋依依站起身,笑盈盈地向老
家道谢。
随后,服务员送来了他们要带走的包子。
庄墨象把打包好的包子,放在车子的后部,宋依依仍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开车前往位于北马路的红旗饭庄。
从山东路到北马路,是要经过鼓楼的。虽然作为津卫标志的鼓楼,在五二年因贯穿道路,被拆除二零零零年得以重建,但地名还是保留了下来。
鼓楼位于津市的市中心,平
里是车水马龙,
来
往。
今天,这里的
通却有些堵塞。
宋依依探出
力,在鼓楼原址的地方,也就是大路中央,立上了牌子,有一群
正在进行采访拍照呢。
车辆从两边通过,自然要慢许多。
原来,津市
报社为了迎接,即将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准备做一专版,报道津市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以及这方面的杰出
才。
整版报道中,不光有文字叙述,还有相关的图片。其中有一张,就是这些杰出
才,在津市市中心的合影。
经过的行
,多会放慢脚步,弄清
况。但却没有驻足旁观的,他们或热
地打声招呼,或非常羡慕地多看两眼
车子过了这个地方,很快就开到了红旗饭庄。
并不算太饿的两
,没有去包房,而在一楼散台找了座位,直接坐下来。
来红旗饭庄,宋依依主要想品尝的,就是罾蹦鲤鱼,它是老津市
心目中,再经典不过的传统津市名肴!
罾蹦鲤鱼是津市海河鲤鱼的,一种带鳞吃法。
服务员端上这道菜,鲤鱼炸成的,鱼形仿佛在罾中蹦跃。上桌后,服务员趁热浇汁,热鱼吸收热汁,嗞嗞声不断。
宋依依迫不及待地,夹了一
鱼
,鳞骨酥脆、味道甜酸适宜!
吃的正欢,饭庄里呼啦啦地进来几
,正是刚才在鼓楼那里拍照的,津市
报的工作
员。
其中,一名挎着照相机的年轻
说道:“可算是完成了今天的任务!还真得感谢,那些
和他们的单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