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八章 轰杀堡垒(1/2)
 关于维克托*雷泽诺夫的恐怖传说,已经成为驻
美军航空部队——其实其他战区也一样——的必训内容,然而除非亲身经历血洒长空的洗礼,纸面上的俄国王牌,并不能让扬基们留下足够
刻的印象。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就是现在,一票开启加力、尝试左右包抄的f-16c/d战机,面对“死”毫无惧色的正面挑战,这种策略起初似乎颇有成效,随着对手的航迹变化,拉开间距后进
盘旋的“战隼”真的抢到了苏霍伊的三九线位置、继而向后半球移动,让美军飞行员们
倍增,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这一优势毫无用处。 
 进
敌机后半球,加速
的比拼再一次上演,接敌时盲目抢位而忽视了敌我间超过二百节的速度差,“战隼”们很快意识到不妙。 
 原本任务是迎
拦截,这种
况下,一味盘旋抢六点并不是多么明智的选择,毕竟“同温层堡垒”们还在低空逃命,而俄国战机还在向他们
近;面对这种
形,一票usf战机的选择各异,有的开加力追赶、有的带领僚机拉起进
高yoyo,这时候没
会想到用效率低下的“麻雀”,所有
都把希望寄托在“响尾蛇”身上。 
 美国
的选择,看起来很有一些道理,m-7m的低空战力堪忧、难以扑击高机动目标,俯
时尤其如此。 
 然而使用“响尾蛇”攻击同向目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距离够近,开着加力的f-16倒是在慢慢接近对手、很显然俄国佬没开后燃器,但是在高度不足五千米的中空,目标表速五百节的
况下,m-91的尾追
程究竟有多远? 
 不知道,老手也许能一
报出,但坐在“战隼”里的菜鸟飞行员们,还处在依赖火控的初级阶段。他们只能两眼紧盯苏霍伊、被平显里的“speed_up”提示搞得心烦意
。 
雷达切换到近战模式,n/pg-63尽职尽责的盯住目标,火控计算机的提示没有错,但究竟要接近到多少?
 习惯了在优势条件下
打对手。或者说所谓“
机工程”,f-16等美式战斗机的电子设备的确考虑周详,知道飞行员在紧张的目视空战里无暇思考太多,所以才很贴心的给出火控提示、告知驾驶者,要如何行动才能满足武器发
条件。但究竟要接近到什么程度? 
 目标一直俯冲,速度矢量在频繁变化,m-91的动态
程也随时在改变,这时候最需要的不是火控计算机,而是老鸟的战场经验、或者说直觉! 
也是5f第1o6联队飞行员们最缺乏的东西。
以多打少的拦截战,防御一方原来该有的优势就这样被消耗殆尽,第二次领着f-16在天上狂奔,龙云这时候的心态居然十分放松。
 现在他完全能确定,自己这一次出击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否则驻
美军战斗机部队虽然损失惨重。倘若真知道他会来,怎么说也该抽调更多战斗机和更有经验的飞行员来应付,而不是压上来一批挂载“麻雀”的f-16,驾驭者还经验贫乏,这样做除了给他刷战绩外并无任何用处。 
 f-16这种小飞机,的确很适合传统的转圈狗斗,但现在他的su-27m2在推重比上完全碾压对手,
况就完全两样。 
 掌控战斗节奏的
况下,肥鹅摆在眼前,谁会
费时间和烧
们纠缠? 
 龙云并非一个
食
好者。此时却也对越来越近的粗体大箭
样b-52更感兴趣,参战以来,他的洋洋洒洒击坠名单上还没有这么一种迟缓笨拙的大家伙,哪怕是男
多少都有的收集癖好。也会让年轻
绪高涨的提刀狂追。 
 “同温层堡垒”,在对流层里也一样,轰炸机的机动力主要受限于机体结构强度、而非可用升力,只要被战斗机撵到眼前,除去软对抗措施外就只有
挨打。 
 驾机甩脱“战隼”的追击,同时调动雷达锁住一架架躲到低空的b-52。在如此近的距离上雷达回波十分明显,哪怕轰炸机已经
扰全开、抛洒箔条也白搭;出其不意的单机赴阵,周遭天空与海面上再没有其他防御力量,美国
着实没想到会有
一路追杀到此,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遭遇俄国战斗机追击,驾驶b-52h的机组成员们一开始并未接到通报,指挥中心只是命令他们降低高度、改变航向,在接收到x波段雷达照
后就开启电子
扰,必要时释放红外
扰弹。 
 这种应对措施,对抗一般的srhm、乃至rhm还是挺管用,然而在辐
导引的r-77p面前,就成了一种自取灭亡的昏招。 
 目标锁定,火控系统解算完毕,一匹匹白色长剑电
而出,疾飞的红色十七号腾云驾雾般压着导弹发
的烟尘疾飞,龙云先后瞄准视野中的四架b-52猛烈开火,两枚r-77与两枚r-77p随即在视线中变成了几个亮斑;开火后立即开全加力,他匆忙间向前下方瞥上一瞥,就见到了灿烂的火球与碎片,一架遍体墨绿、看上去黑乎乎的“同温层堡垒”在压坡度
况下被导弹直接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