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非人的思考(1/2)
白河思考过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身体从
类换成了龙类之后,自己究竟还是不是自己。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结论是自己仍然是自己,因为或许由于大脑构造和激素分泌的原因,他的思维方式很可能出现了变化,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没有变,那就是‘我’这个继承了白河过往经历并依旧独立思考的意识主体没有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是‘我’。
但另一个很明确的结论则是:
自己虽然还是自己,但从生物的角度来看,自己已经不是
类了。
这让白河开始思考几个随之引出的问题:
那就是哲学上的‘我’的这个概念究竟是指‘我’的
体,还是‘我’的意识?尤其是将这个问题放在更换身体的基础上思考的时候。
第二个问题则是‘
类’这种生命形态,对于‘我’这个概念来说,究竟是不是不可或缺的?
其答案显而易见。
白河不得不承认,只要意识能够继续存在,
体是不是
类对他来说并不是十分的重要。
或许穿越到蜘蛛蚂蚁身上他的想法会有所不同,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一只有智慧的蚂蚁面临穿越到龙身上或穿越到
类身上这种选择时,又会选择什么呢?
进一步想开去:对于
类文明这个总体而言,
类
体这种生命形态,很可能远没有
类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
换言之,大多数
类并没有意识到,对于自己而言,
类这个身体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支撑意识的存在,而不是反过来。
原始
类增长智慧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满足生存发展的本能需要,其模式是意识服务于
体。
但文明发展到现代
的阶段,意识和身体的主从关系早就在无形中发生了转换。
就连古代
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古代的西方有炼金术和长生不老药,东方的道教更是提出了尸解成仙的概念,而作为共同点,东方西方都提出了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美好愿望:那就是灵魂不死。
白河还记得穿越前的某歌公司曾经发布过一条消息,他们认为
类已经站在长生之门的门
,未来的
类可以将自己大脑中的内容导引
机械容器之中,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不死,虽然普遍被认为是某歌公司的哗众取宠,然而能够看得到的是:除了认为技术上的不可能之外,很多的反对者认为‘如果失去了
体,
类还是
类吗?’
毫无疑问,这些反对者在无意识中看出一个事实:如果某歌公司的说法成立,未来的‘
类’很可能演化成一种半机械甚至全机械的‘生物’。
这并非没有可行
,灵魂这种东西的实质虽然从古至今一大堆文学家学家哲学家都在讨论,然而在现代科学看来只是一些化学物质在大脑中活动产生的信息集合体。
反对者们对这种可能的未来的
刻的排斥与恐惧在于,这种‘进化’会毁灭一切当前
类社会赖以生存并习以为常的道德秩序:
机械不会繁衍,不需要亲
,不需要各种依赖于感
的社会关系,机械不需要
欲,不需要感
,也不需要感
衍生的美,对于社会和文明都是一种毁灭。
不过白河认为这种恐惧和历代生产力大发展时社会秩序变化的恐惧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从原始的血缘氏族解体到近代的乡党宗族崩溃,建立在亲缘关系上的社会结构崩溃历史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了,如果技术发展到连思维都可以完美模拟的地步,制造一些刺激来满足感
思维有什么难度呢?
类的各种欲望建立在
类的生存需要之上,比如进食和繁衍,那么当智能不需要这些的时候,它们的存在又有什么价值呢?仅仅是满足
上的刺激吗?谁又知道这种转换完成之后不会有更高等的感
出现呢?
机械形态拥有理论上无限的寿命。更高的生存能力,不需要挑剔的食物,不需要苛刻的自然环境。更加强大的生产力。动辄以光年为单位计算路程的宇宙旅行对于寿命不过几十年的
类来说如同天堑,复杂的宇宙环境更会对脆弱的
类
体造成严苛的考验,而对于机械文明来说却是坦途。
如果有一天
类面对着这样一个选择时,坚持选择保留‘
类’这个生物属
的又会有多少呢?
观察三体世界时得到的一些想法驱使白河把这个选择抛在三体
的面前。
他很希望见识一下这些三体
在面对这种可能
时会怎么选。
除非这个宇宙有着什么强制
的规则阻止文明的机械化,否则这种技术是可行的,三体
的反应无疑向白河印证了这一点。
面对着比
类严酷得多的生存危机,生物
体这种东西,对于三体文明而言,一定是更巨大的累赘吧!
怀着看戏的心
,白河安心地躲在了培养槽里,只是他没想到这场戏前戏出地长,开幕更是诡异万分。
在白河估计中大概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