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勾结突厥(2/3)

应。

如今能够自己独居,不用再与别人挤一间屋子,那可真是太好了。

陈序立刻高兴地道:“在下愿意效忠郡主,无论您说什么,绝无二话。”

萧易安听到他换了称呼,不再自称“草民”那么尊卑分明,满意的点点头,真是孺子可教也。

“在侯府内,你可以不必叫我郡主,与其他人一样,称呼五小姐就可以。”

“是,五小姐。”

人将陈序带下去,才对清漪道:“这样急急忙忙的,出了什么事?怎么,你不会是和之前那个书童又吵嘴了吧。”

“不是不是。”她一口气地说,“小姐,我也是刚刚听外面的人议论说,突厥公主和王子两人要游玩金陵,需要有人陪同游玩,介绍风景名胜,而担任此次职责的人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宁阳侯!”

“有些意思。”萧易安笑了笑,“是当今陛下亲自指派的吗?”

前一天萧易安刚和阿史那燕生了冲突,如果是燕皇点名要萧廷陪同,那么就是在打宁阳侯府的脸,也从侧面说明他心中的不满。

“好像不是,”清漪回想了下,答道:“听说是宁阳侯毛遂自荐,在宣政殿主动揽下了这件事。”

“那就更有意思了。”萧易安看着自己手边的一卷书册,随意合上,“看来昨天是把他气得不轻啊,居然会主动跳出来,做这件难办的差事。”

陪着这些突厥人的确是费力不讨好,大燕和突厥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虎视眈眈,处于攻势,总是小打小闹的在侵扰边境,想着从中得利些什么。

而另一方处于守势,以静制动,倒是一派镇定自若的模样,面对对方的挑衅丝毫不惧。

萧易安却知道,大燕看上去好像是太平盛世,生活富足,实则内里早已经腐朽,是个好看的空壳子而已,禁不起任何的风雨侵蚀。

细细数来,国库空虚,粮仓虚设,兵力不足,官员冗杂开支巨大,过于重文轻武导致朝中没有能用的武将……一条条实在劣势太多,真的打起来肯定是逢战必输,节节败退。

其原因细究起来,与燕皇这个一国君主脱不开关系。

他初登皇位时,带着一种杀伐果断的狠辣之气,理政手腕虽然蛮横直接,却也算励精图治,勤勤恳恳的上朝处理政事,虚心纳谏,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无情地惩治贪官腐吏。

可如今二十多年过去,看着大燕日渐强盛,他也慢慢变得骄傲自大,志得意满,并且人到中年,体力逐渐衰退,对政事也开始心生懈怠,行事贪图享乐。

上梁不正下梁歪,君主若是不贤明,风气骄奢,臣子定然好不到哪里去。

再加上之前的太子被废,储君人选迟迟未定,众皇子夺嫡,勾结党羽甚众,朝堂上上下下一盘散沙,各怀心机鬼胎,图谋算计,弄得乌烟瘴气。

以尚书左仆射周祈为的一批老臣,因看不惯此等乱象,多番上书劝谏无用,索性辞官回乡,归隐田园。

少了一批清流文臣后,无人忠言逆耳,朝廷中比原本更加不堪。

幸好突厥也不太平,如今从内部分裂,划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争斗不休。

此次前来的达利王子和阿史那燕公主,两人就是东突厥可汗的子女,表面上是贺寿千秋节,实则打探大燕的虚实,斟酌是否应该对其用兵。

这点心思,萧易安能猜得到,朝廷中的聪明人肯定也能明白。

所以她更觉得,萧廷在这个关头冒出来,实在是不智之举,甚至是在做一件极易惹祸上身的蠢事。

可是又一想,萧廷看上去忠厚老实,可内心老谋深算,八面玲珑,他不是个蠢人,会这样做,除了针对自己之外,肯定还有深意。

……

突厥人都住进了驿馆,他们前来金陵的路上看到了不少名山大川,风景古迹,端的是青山绿水秀丽无比,峰峦叠嶂雾霭遮目,锦绣山河令人心向往之。

公主阿史那燕和王子达利带着一行人率先来到金陵,第二日,使臣和另一批人带着贺寿的礼物到达,同样住进了驿馆。

两队人马本事一路同行,但是后者因为有些事情耽搁了脚程,才晚了一日功夫。

“萧大人。”达利王子看着眼前的大燕官员,打量着说,“早闻大名,今日有幸得见,幸会幸会。”

其实他远在突厥,哪里知道萧廷这个人,更别说什么名声和传言,只是一路所见所闻,中原人都是如此问候寒暄,所以立即活学活用。

萧廷回了礼,“王子客气了,下官只是大燕一介籍籍无名之人,哪里有什么事迹敢有辱清听。”

达利王子摸了摸下巴,想起了刚才使臣与自己说的话。

人是宁阳侯萧廷,朝廷的紫金光禄大夫,性子寡淡,庸庸碌碌,为官多年,没有值得称道的功绩,更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特殊地方。

唯一能让达利王子感兴趣的地方是,他的另一重身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