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赶路(1/2)
苏轼颇不好意思的把信递给宋老爷,宋老爷一看,连个署名都没有,这算哪门子推荐信啊?连忙叫住苏轼,说道:“公子,这没名没姓的,张圣能认吗?”
苏轼不好意思地说道:“我这一手字,张圣也曾评过,应当认得。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在下乃无名小卒,想必也没
模仿在下的字,老丈请放心。”
听得苏轼这么信誓旦旦,宋老爷也还是半信半疑。正想说什么的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秦明开腔了:“宋老爷,我们还需要赶路,就不久坐了,后若有缘,自当再见。”
宋老爷听这仆打扮的秦明这么说,脸上略有不爽。但这也让阅历丰富的他明白了,他们看起来是主仆,但实际上地位相差不远。不然的话,作为一个仆
,又怎么会说出这番话来?再者,这行
脚步稳重,孔武有力,看模样都不像是普通家丁,倒像是镖局的镖师,一个个都武技在身。
宋老爷活了这么久,也明白了世上无不有的道理。这般看来,眼前这个公子,来历很不简单。最让宋老爷好的,便是后面那皇家军校学员手里捧着的巨大木匣子。上过战场的宋老爷一眼便看出来了,这里面装的,百分百是一柄剑,而且是一柄宝剑。
想来这是眼前这位公子的佩剑,宋老爷有些好笑,前朝尚武之风还未曾断灭,佩剑游天下,也是前朝才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想来这位公子也是附庸风雅,想要效仿一下前朝大诗
王昌龄、李白等。
见苏轼去意已决,宋老爷也不强留了,亲自送出府门。苏轼亲切地摸了摸正摇晃脑读着《诗经》的两个孩童,叹道:“宋老丈教诲有方啊!”
宋老爷哈哈大笑,没有言语。走出了宋府之后,苏轼说道:“老丈请留步,我等就此告别了。后有缘,可去京城找我,定当扫榻以待!”
宋老爷说道:“好说。好说。”
别过宋老爷之后,苏轼一行继续赶路。他们要在天黑之前,赶到投宿的地方。此间没有骡子,没有驴。更没有马车的,想要找到一个能投宿的地方还是有些困难。如果实在赶不到的话,恐怕就要露宿野外了。
远离了宋家村,看得路上行不多之后,苏轼才问道:“秦大郎。我等接下去可是要去遂州?”
秦明点了点,说道:“我们进
梓州路以来,经剑州、绵州、梓州,一路明察暗访,皆言无
贩子。全是为了活下去,而狠心卖掉自己儿
的穷苦
家。如此看来,整个梓州路,也是如此了。”
苏轼点了点,说道:“没错,秦大郎说得很有见地。梓州路多山少田。大多农户都为富户佃农,为了生计鬻儿卖
亦能说得过去。不如我等乘船直下夔州,这夔州多平地良田,
丁亦不少,或能探得出些许端倪来。”
众以他们俩唯首是瞻,如此分析之下,所有
都无异议。能省略掉梓州路,少了一路的明察暗访,工作也要少上许多,能早
回京
差。皆大欢喜。
众合计之后,原路返回梓州,想顺着涪江水而下,直
嘉陵江。由嘉陵江
岷江,最后汇
长江,到达夔州。这时代,赶路还是水路好走一些。若是官道,梓州路如此多山,花个一两月。都未必能走得出梓州路。
只可惜天不遂愿,急赶慢赶,天黑之后,还是离梓州城有很长一段距离。天色将黑之际,众
总算找到一间乡间野店,一问之下,只有三个下房了。没办法,这二十余
,为了不露宿野外,还是将就着挤了挤。
苏轼进了房间,掌起油灯之后,拿出笔墨纸砚,开始写奏疏。当然,这本奏疏他不是立即呈给6承启的,而是有了结论之后,才通过监察司上报。
在苏轼写奏疏的时候,在外面吃食的秦明走进来,说道:“大才子,今晚我同你睡了。”
苏轼也不抬,说道:“那我睡床上,你睡地板罢!”
秦明苦笑道:“我抱着店家给的席,你说我睡哪?”说罢,就在地上铺起
席来。苏轼瞥了一眼他,继续写着奏疏。
秦明突然说道:“刚刚吃饭的时候,见到了几个来者不善的,都拿着刀斧。看模样,像是江湖中
。大才子,你的
命这么金贵,要不要再叫多几个弟兄进来?”
苏轼写字的手顿了顿,说道:“你这秦大郎,心疼你的弟兄就直说,编造甚么江湖中,吓唬谁啊?我苏子瞻虽然不通武艺,但也不是手无缚
之力。秦大郎,你也未免太小看
了。”
秦明被苏轼识用心,嘿嘿一笑,说道:“我去叫
,苏大才子稍安勿躁,嘿嘿……”
说罢,打开了房门,正想出去的时候,外面突然响起一阵吵闹之声。秦明一惊,掩着房门向外望去,却见那些个豪客似乎闹起酒疯来了。吓得那店小二,叫苦连天,管又不敢管,只能祈祷上苍。
苏轼见楼下实在太吵,无法静心下来,忍不住问道:“外面出什么事了?”
秦明回说道:“没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