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辽国困局(1/2)
看着徐崇光离去的背影,6承启有些庆幸。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若不是有这样一位“忠臣”,恐怕他自己就要累垮了。只是6承启不知道,这样的“忠臣”,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不过,徐崇光到底是公心比私心重,就是这样,也让这徐老看起来是一个忠臣。
6承启心中感慨一番,便转身看那副不甚准的地图了。前不久,从监察司暗探传来的消息看,已经成功挑起了生
真对辽国的仇恨,辽国东北边境上现在已经烽火四起。
而辽国猝不及防之下,被生真抢夺不少财物,牛羊,甚至是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闻讯大怒,派出了
锐的军队,准备大军压境。没想到一向被契丹
压榨的熟
真,也有些部落趁此机会脱离了辽国的控制。
现在辽国的处境非常不好,本来西北诸族就反叛无常,现在又加上了真作
,外患不断地消耗掉辽国的国力。再加上小冰河时期的
原,辽国出产不丰,内部矛盾也重重,以至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很是烦恼。本来他也算得上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也在前期压着大顺元绶帝打,把大顺打得连边境都不敢出一步。直到现在,大顺边民一看到契丹
,都吓得往各大城池跑去。
可惜的是,辽国现在投鼠忌器,不敢再行打谷一事。不为别的,就为了榷场。其实在耶律洪基眼里,与大顺签订的三年互不侵犯条约,就如同废纸一张。如果不是互商的榷场,缺乏物资过冬的契丹
,定然还会继续大举南侵的。在生存面前,所有的条约都不过是浮云。
而开通了榷场之后,契丹惊的发现,在他们部落里面,不值钱的马牛羊、羊毛以及打猎到的皮毛,都能卖出个“天价”。无
不商,这些到边境榷卖的商
。哪里会亏本了?只是他们给的价钱,对于契丹
来说,已经是天价了。
先前辽国和大顺没有通商,契丹想要获取生活物资。必须要经过军队掠夺,进而再分配到每个契丹
手中。除了契丹贵族,其余契丹
分到的物资,刚刚够活下去。所以辽国境内,一直有不少
动。只不过在西北诸族、
真族的掩盖下。这些
动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现在大顺按照签订的条约,在辽国和大顺边境上开了榷场,闻讯而来的契丹牧民,或以大顺铜钱易,或以物易物,每当契丹
获得了足够生存下去的物资,都会显得格外热
,格外驯服。以至于这些无
不商的商贾见识到了契丹
的
之后,大为感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
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承启接到了监察司暗报,综合起来看之后,便知道大顺和辽国之间,想要再起战争,已经有些不可能了。只要榷场一直存在,契丹能获得生活物资,能平安渡过每年的冬天,那辽国为了维持现状,就不可能会进攻大顺的。只是大顺强大起来之后,会不会打辽国。那就另说了。
6承启稍稍回忆后世某论坛的说法,中华民族缺乏血,缺乏开疆扩土的兴趣。而其中一个回复,让6承启至今记忆犹新:“你以为中国以黄河流域小小一块。打到现在这么大的地盘,是讲出来的?只是古
把能耕种的土地都占完了,就没有**再开疆拓土,关起门来自己
打自己……”
虽然此话有些粗糙,但大致上没有偏离事实。中国对于土地的垂涎,不在任何一个民族之下。这是可以肯定的。至于为何统治者不肯开疆拓土,这就有关历史局限
的问题了。正史上,很多官员不喜欢开疆拓土,就以自己的意志,共同上书阻挠帝皇开疆扩土之心。所用的借
,不过是动刀兵有伤天和,占来的土地得不偿失,圣
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等等。不过说白了,官绅阶级只是怕开疆拓土之后,自己被派到穷山恶水之地去当官而已。这些地方官,在任不过三五载,哪里会真心为民办事?要是自己打下基础,给下一任摘了桃子,自己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是大公无私啊!除了极少数拥有高尚
的清官会这么做之外,那些为了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的官,又怎么会如同圣
一般,专门利
,毫不利己?
6承启是见过官僚主义的厉害的,所以他对这些没有束缚的官员,一点信任都没。所以他建立监察司,目的就是如此。
当6承启把目光放在幽云边境的时候,他心中也明白。时一久,这些商贾为了获取最大利润,肯定会把收购价格一压再压。商
阶级就是剥削底层民众,来获取最大利益,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但商
的作用,也不容抹杀。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看到商
阶级的先进
,也要看到商
阶级的自私
。
等到契丹无法接受商贾给出的价格,那时便是辽国和大顺重启刀锋的时候。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6承启唯一能做的,便是让主管皇庄的周芷若,尽量地给予公平的价格。只是这么一来,皇庄获利便会减少。说到底,这皇庄就好似国营企业一样,虽然收益不好,老是亏钱。可没有了国营企业,经济就不能把控,会自行滑落
渊。
6承启虽然不熟历史,可他感受得到,现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