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先发制人(1/2)
跟在6承启身后的高镐连忙说道:“回陛下,昨禁军千
,便已进
长安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现在按照陛下的旨意,一半纳
城防司,一半在宣德楼前集结。”
6承启点了点,调遣禁军
城,是为了安全起见。谁知道有没有什么野心勃勃之
,恣意闹事呢!禁军
城协防,加强了力量,也震慑了宵小,一举两得。禁军加上城防司、监察司,驻扎在长安城中的军队,已然超过万
。再加上千
的御前侍卫,虽然防不住长安城的每个角落,可一旦有
闹事,想要逃出长安城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是种无形的震慑,就是告诉有野心之
,给朕好好呆着别
动,
动有你好看!
高镐亲自去传旨的,自然要问他。其实禁军的作用,威慑多一点。而且来得禁军,全是锐中的
锐。既有火枪队,也配有臂弓,更多的是佩带朴刀长枪的禁军。而厢军,早已打散编制,编
禁军之中了。现在长安城郊的禁军大营,已然聚集了超过四十万的部队。大顺的厢军和禁军,已然混然一体,再也不分彼此。
“很好,想必那些大臣,已然见到朕的手笔了吧?”6承启笑道。
高镐不知道6承启这话什么意思,难道小皇帝想要大开杀戒不成?这个骇听闻的念
,高镐赶紧抛于脑后,不敢再想。6承启调动禁军,一来是威慑宵小,二来则是警告那些大臣,不要搞得太过分。没上过战场的文
,骤然见到衣甲鲜明,威风凛凛的禁军,气势上便弱了三分。兵法上这招便是“先发制
,后发制于
”,先给这些文官一个下马威,杀杀他们威风,免得弄得自己几
不见他们,就很弱似的。
果不其然,在宣德楼门外,来上例朝官员正准备进宣德门旁边的待漏院时,却见齐整整的禁军在火把的照耀下,衣甲鲜明地把守着宣德门。
能上例朝的,都是七品以上的京官,官高权贵,哪里见过如此阵仗?一个个都愣在当地,议论纷纷。上朝是件累的事,要是家住的远,寅时便要起床出门,披星戴月,走上两个时辰才能到。好在太祖心疼臣子,专门在宣德门外盖了一个“待漏院”,让大臣们先进去歇着。
上例朝,皇上能迟到一小会,可大臣不敢啊!万一被揪住小辫子,弹劾一本的话,真的是有苦无处诉。于是大多提前出门,赶往皇宫。而皇宫未到卯时过半,是不会开宫门的。所以大臣便在待漏院候着,这么早来总该填饱肚子吧?大顺的商贩远超历朝历代,待漏院盖起来之后,也没有明文规定皇宫门
不得摆摊设点,于是各种卖小吃的卖早点的商贩全都跑过来了。待漏院前灯火通明,
物走动繁杂,卖肝夹、
粥,来往喧杂,俨然已经成了一个热闹的小吃早市。
这不,一些文官怀着惴惴不安的心,买了早点后,带
待漏院吃将起来,一边吃一边低声说道:“我听府上管家说,陛下调遣禁军
城,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事。这会看来,是专门给我们下威风的。”
“可不是吗,云大夫,我等在垂拱殿外请求觐见了三,皆不见不得陛下圣颜。陛下自幼聪颖,又如何猜不到我等要奏何事?想来他也明白,今
我等是铁了心要直谏的了,才布下禁军,以吓唬我等?”
“区区几百禁军,又如何能使我等退却?我等为大顺江山谏言,理直气壮,又有何惧?”
“咦,这不是兵部秦尚书吗,用过早点了吗?”
兵部尚书秦怡康下了马车后,连忙施礼道:“云大夫,钱大夫,刘中书,怎么都在院门之中?”
中书舍刘庚笑道:“来得晚了,里面全是用早点的。我等挤不过,便只能在院门将就一番了。”
秦怡康叹道:“是啊,京官愈来愈多了……”
左谏议大夫云枫把里的粥吞下后,愤愤地说道:“可不是,与太祖时相比,京官翻了三倍有余。国库所支出俸禄,也是每年遽增。陛下再行新政,推十品官,这国库可支撑得住?”
秦怡康把话题引出来后,便不再作声了,而是在一旁看着。倒是刘庚见他还没吃早点,说道:“此话留待大庆殿上再讲不迟,秦尚书,我请你吃早点。”
秦怡康笑道:“怎敢劳烦刘中书?家仆已去买了,他知我味。”
刘庚也不勉强,把手中烙饼吃完最后一后,取过丝帕擦净双手。突然听闻外间传来一阵声音:“徐阁老!”
所有的眼光都被徐徐驶来的那辆马车吸引了。其实这辆马车,并无什么出之处,反倒有些
旧。奈何这是先帝钦赐的马车,上面的獬豸图案虽然掉了些漆,也还是栩栩如生,让
见了都心生敬佩。
这是内阁首辅徐崇光的马车,从先帝赐下,已经用了近二十年了。虽旧,却也不妨碍百官对他马首是瞻的
绪。
马车停稳后,徐崇光慢慢下了马车。在院前的官员,都围了上前,纷纷施礼道:“徐阁老!”
徐崇光连忙回礼,还未说话,就有问道:“徐阁老,今
我等是要具本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