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势(1/2)
积蓄了十年,总算可以打一场大战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为什么要开发江南?还不是为了储粮备军!
打仗,其实打的就是后勤,打的是综合国力。粮不济,前方将士再勇武,也是徒然。更别说游牧民族都知道汉
打仗,后勤辎重很多,而且防守相对薄弱。一旦粮
被劫、被烧了,那汉
就得退兵了。
而游牧民族不同,他们的马,能在原上自己找到鲜美的水
,他们带着母马、牛羊一起出征。一旦牛羊吃完了,那就喝马
,怎么都饿不死他们。再加上
原的辽阔,除了一些山丘起伏以外,全都是一马平川之地,他们随便往个方向一跑,你追都不敢追。
为何?原上有很多死地,是外
根本不知道的。看似平常的
地,一踏上去就是沼泽,真个是杀
不见血。
而这,也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区别,天生就决定了谁是防守者,谁是进攻者。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
按照八卦阳的理论,
极则转阳,阳极而转
,换句话说就是盛极而衰。秦汉时,匈
异常强大,而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后,第七任皇帝刘彻,穷全国之力,总算是把匈
打跑了,成就了威震大漠的汉武帝。匈
由盛转衰,而汉朝又何尝不是?汉武帝耗光了文景时积蓄的国力,汉朝也从最顶峰开始急转直下。
说到底,汉到底是农耕民族,游牧民族才是
原
,他们懂得怎么在
原上讨生活,而汉
不懂,这就是区别。不是游牧民族不思进取,而是他们一直在为生存而奔波,哪里安定得下来发展文化?
而汉的惯
是,越是文化发达,那武力军备就越是松弛,一旦游牧民族不安分了,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力,先前发展的文化,都为了他
做嫁衣。
这是个怪圈,历史的怪圈。哪怕历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这个怪圈依旧存在。
直到有科技,可以抵消蛮力上的差距后,攻守方才得以转变。
而这,也是为何6承启要大力发展火器的缘故,他再不熟历史,也能从推理得知,为什么火器出现后,游牧民族就遭受毁灭式的打击?准确的说,应该是连发火器出现后,骑兵就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成千上万的骑兵,抵得住十几枝重机枪的扫么?游牧民族失去了武力上的优势,文化上连火器的边都挨不到,他们拿什么抵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有的战争,不过是为了挣扎着生存,或是为野心家提供资本罢了,在这些眼中,并没有什么正义存在。
要想跳出这个怪圈,只有先将游牧民族打怕了,再给他们一个甜枣,他们才会乖乖地放下武器,或选择融汉族之中,或选择远走大漠。
要执行这个民族政策,没有三四代,是办不到的。6承启知道,古代
的寿命不长,皇帝的寿命就更短了。要想贯彻这个政策,就得靠子孙坚定不移地完成,才能消除民族间的隔阂,真正地把
原
融
汉
当中。那时候,并不是
原
才会放牧,汉
一样会。但
原
进
中原后,他们也只能放下屠刀,老老实实地为一
三餐辛勤劳作。
这个计划,已经在6承启心中盘桓了十年之久。他掌权后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这个计划而行事着。
他也不会冒失地对刚刚上任的内阁首辅冯京说出这个计划,而是利用他对契丹的恐惧,达到增兵边境的目的。
“冯卿啊,马匪来去无影,朕实在没有什么好法子剿灭他们,你说该怎么办?”6承启故作为难地说道。
冯京也读过兵书,但他从不敢自诩知兵,自家直到自家事,他呐呐地说道:“陛下,那为何不派兵保护榷场?”
“保护榷场,确实必要。但如果马匪劫掠契丹商贾呢?”
冯京一愣:“那就徒负呼呼了……”
“正是这个道理,朕想着,要不要遣万余虎威禁军过去,将马匪一网打尽……”6承启故作为难,其实他不过是想找一个名正言顺增兵的借罢了。
现如今辽国和真打得不亦乐乎,甚至连北府宰相萧虚烈都死在了任上,大将萧峰对比起老
巨猾的完颜乌古乃,还是差了那么一丝半点,被一次伏击后,虽竭力杀伤了逾百
真好汉,却还是身中数十箭,饮恨沙场。
至此,辽国和真的仇恨更
了,在东北打得更激烈了,几乎所有的辽国
锐,都投
了进去。
真只威风了一时,现在却被打得奄奄一息,不得不再次退回长白山,休养生息。
可天气越来越严寒,长白山中的冬积雪,更是厚达四五尺
,把一个
埋进去,还见不到顶。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
真
又怎么会甘心?
从暗探那边得知,好像完颜乌古乃的旧伤复发,病重在床,命不久矣。不过完颜乌古乃已经定下继承,次子完颜劾里钵,还有一个聪明的孙子完颜阿骨打,也不虞后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